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区参与视角下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发展研究以(6)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社会增权:提升社区凝聚力 社会增权主要是集中于社区的自身发展,是指参与到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各阶段,使社区凝聚力得以提升。老司城遗

(三)社会增权:提升社区凝聚力

社会增权主要是集中于社区的自身发展,是指参与到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各阶段,使社区凝聚力得以提升。老司城遗址保护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范围的旅游开发主要在申遗成功后展开。村民的自主意识已初步觉醒,因此对老司城村而言社会增权的操作性较强。

1.强化社区意识

遗产,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通过遗产地社区、群体或个人的具体“传承”来实现。强化社区意识,有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村民介绍土司文化以及土家族文化的内涵,促进包括村民在内的多利益主体共同维护、传承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减少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与影响。

2.组建代表社区利益的组织

在与管理处、旅游公司的竞争中,老司城村村民也需要整合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以形成合力,参与到老司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管理决策中去。村民可以通过自主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选出代表社区利益的“表达者”,由他们组建老司城旅游协会等新型社区自治组织,在与地方政府、旅游公司的交涉中表达社区居民的意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从而维护社区的合法权益。这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培养社区精英,提升社区参与能力,带动整个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四)文化增权:增强村民认同感和参与能力

文化增权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提升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促使其主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经过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多年努力,加上旅游经济收入的增长,村民在心理上已经发生变化,开始重视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并为其感到骄傲,会主动地向游客讲述老司城村故事,介绍旅游路线和沿途风土人情。但是,由于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其参与水平受到了限制。建议采取如下方式加以改进:

1.进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代化知识教育

文化遗产融入了某一族群世代延续的观念、知识、精神,凝聚了特定群体的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方面。所以,教育内容应当包括老司城遗产价值和内涵、旅游发展影响、相关法律法规等。可以开设讲座、培训班,或入户宣传,让村民们进一步了解土司文化的内涵以及土家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了解考古发掘文物的历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到保护老司城遗产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自己在传承土家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文化自信。另外,村民需要全面认识旅游开发,避免产生过高预期,毕竟,不容忽视的是,旅游开发可能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的破坏、村落空间的重构等负面影响。最后,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也极为重要,要把国家的有关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等均纳入到宣讲与教育的范畴[18]。要让村民充分了解自身拥有的权利,清楚地认识所要履行的义务,培养村民的法律意识,并增强自身的参与能力。

2.重视技能培训

主要从遗产保护原则、操作指南、旅游专业知识、商品经营服务等方面对村民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与实务技能。具体包括:指导当地村民装修房屋时与土家族风情元素相结合,从事餐饮服务时注重满足不同地区游客的需求等;培训村民成为景点解说员,为来往游客介绍吊脚楼、祖师殿等传说故事和文化内涵;重点培养社区精英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其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水平,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和信心,使社区参与度更加深入。

五、结语

在遗产管理中,倡导社区参与对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1]。遗产是一个族群世代相传所留存下来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事物,其保护和传承与个人、群体、社区息息相关。广泛吸纳遗产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有利于为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社区参与还能有效平衡遗产保护与开发跟居民寻求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遗产地良性发展。由于老司城遗址保护和开发的需要,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发展规划,对村民日常行为有诸多限制。如一些村民想改建老屋或在自家宅基地上翻新房屋,而“遗址保护”使之成为一种“奢望”,村民谋求发展的权利被“善意”剥夺。再者,老司城遗产所在地的管理模式为“政府主导、村民配合”,在处理社区事务中,村民社区参与的范围有限、程度不高,基本处于“无权”状态,村民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决策参与等诉求得不到满足[12],导致部分村民对遗产保护与开发产生“怨言”,从而影响了村落的健康发展。如果村民参与到老司城村的事务管理中来、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认识到自身利益与村落发展紧密相连,那么保护遗址、传承非物质文化、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将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507/1313.html



上一篇:感受习近平守护民族根脉的初心
下一篇:例谈小古文教学的方法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