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建水团山民居建筑中的儒家文化(3)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团山民居建筑不仅体现了张氏族人深厚的经济底蕴,成为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原汉民族文化与滇南少数民族文化相遇

团山民居建筑不仅体现了张氏族人深厚的经济底蕴,成为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原汉民族文化与滇南少数民族文化相遇后,由张氏族人继承、融合、凝聚而成的物质遗产,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建水团山民居中的儒家文化

云南建水与儒学历史渊源使得团山原住民对儒学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而后移民至此、深受儒家文学熏陶的张氏族众又因其丰厚的经济基础,在村中事务和日常生活决策等方面取得了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之下,儒学不断深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实现了对当地居民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等深层文化心理的重构,而这一隐秘的思想转变,则涓滴不漏地由团山民居建筑记录下来。

(一)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建筑以二进院为主,兼有一进院、三进院样式,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其中以张家花园建筑最具代表性。

张家花园由寨门、一进院、三进院、花园祠堂和碉堡组成,共119间房、大小天井21个,是一组城堡式的私家园林。一进院样式为“三坊一照壁”,三坊均由两层三间的厢房组成,与“三叠水”照壁合围成院。正对照壁的一坊高于侧坊,装饰纹样也更为精致华丽(团山民居建筑群中均如此设计),是为正厅。其左右兼有耳房和天井,是主人待客的场所。二进院以正房为核心,由厦廊连接各侧耳房,前为花厅,与正厅相背,四合成正方形的天井,集居舍、库房和厨房等功能为一体。三进院则以供奉祖宗牌位的长辈正房为中,左右立花园祠堂,庭中建水池,池边围雕花石柱,由回廊围连成规整的矩形。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次序和尊卑等级,常以“别尊卑,明贵贱”“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等说法来巩固封建制度,从而维护君权。统观张家花园的建筑布局,可以明显看出其房间位序服务于人伦次序的特点。首先,张家花园建筑群落沿庭院纵深轴线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正厅、祠堂、长辈正房等重要场所均建于中轴线上(始祖为中),其余各处则按照“前公后私”(前一院对外开放,用于接待外人,后两院则为自家人服务),“前下后上”(地位卑贱者或晚辈处前,地位尊贵者或长辈居后)的原则位居次轴,依横向对称,拱卫中轴建筑。其次,民居中主厅、祠堂等主要建筑通常基地较高,门前有栏杆或阶梯,其纹饰施以重彩,花样繁多,显得雍容华丽;而侧房则纹饰简单,规格样式近似,色彩较主厅清浅,以护卫状突显“中心”。最后,张家院落整体经由最外侧围墙对外封闭,三进院各院亦有门作隔,下修极高门槛以作提示。各院主、侧厅,加之照壁或前屋后壁,以天井为中央作四合状,院落有缺处建“漏角”作为下人居所,从而形成对外封闭的、严密嵌套的矩状空间,与汉式建筑中体现出的“方正有序”“勿太密,亲则疏”“克己复礼”等强调阶级、中庸和礼制的儒学思想不谋而合。此外,在房间分配上,团山村呈现出高度的儒家礼制特色,家族嫡长子居正厅右侧,次子居左,未出阁的女子则居侧坊二层,与家族中的男性间隔开来,其他家眷则以长幼、男女、家族贡献等为准,另作细分。下人所住的“漏角”于中庭是不可见的,出行需自侧边小门绕行,客人则多住于一进院侧坊中,以示尊卑之别,亲疏之分。平日里,各院门通常闭合,避免互相打扰。若家中需举办重要活动或在其他必要情况下,才将院门全部打开,使各院相连成一体,这种安排“更加体现了一种稳定的、长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人间秩序”[12]。

(二)礼制建筑

在儒家文化之中,“礼”是一种以宗法血缘意识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在封建时期具有与法律等同的效力和性质,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君权、管理大众的礼仪规范,其内容几乎囊括了封建统治下天人、等级、人伦等全部社会关系。而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被统称为礼制建筑。

张氏宗祠是团山村中张氏族人议事、祭祖、调解纠纷和举行重要互动的主要场所,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正堂中悬“绳武其祖”匾额,下嵌“百忍宗族”石碑3块,上录自张氏始祖张福以下各张氏支系名列。祠内还靠墙放有“张祖祠铭志”(1996年10月10日)、“饮水思源——重修张氏始祖坟墓碑序”(1994年)两块碑文,前者记有后辈骄子、村民生计、社会状况(“文革”)等内容,后者为捐钱重修祖坟名录,因时值团山村多处重建,此二碑本置何处无从得知。祠堂门扇饰有“寿”字纹样及各类吉祥图案,中门处贴有门神,其衣饰纹样以红绿色为主,上有金色龙纹,款式依汉制。与祠堂相对的照壁上有内嵌石碑,上书“祭祖歌”,全文如下: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012/650.html



上一篇:布农人神话传说与传统建筑空间观之研究
下一篇:近代天主教方济会在鄂西的发展与影响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