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物医生苏伯民: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护国家重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搜索下载华舆APP(中新社旗下新媒体平台),关注全球华侨华人,浏览世界各国媒体新闻资讯,无需翻译——华舆在“手”,世界尽在掌握】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

【搜索下载华舆APP(中新社旗下新媒体平台),关注全球华侨华人,浏览世界各国媒体新闻资讯,无需翻译——华舆在“手”,世界尽在掌握】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中新社资料图片 杨艳敏摄)

中新社兰州3月1日电 “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同材质文物的保护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一大批濒危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但面对大量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基础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苏伯民是为数不多直接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者。在西北大漠守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近30年的他,近年提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文物保护的专业性”等建议。而“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则被其视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科技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价值挖掘、病害机理、保护材料与工艺研发、预控指标等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保护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苏伯民分析称,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大国地位不匹配,缺少文化遗产领域国家级的基础研究平台支撑,制约中国由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转变。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官方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设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提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伯民说。

事实上,中国政府近年已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连续发文称“加强科技支撑,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筹考虑建设相关领域跨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中国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机构和世界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院成立77年以来,不仅多项创新研究在文物保护领域走在了中国前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关键技术,还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团队。

“建议中国科技部依托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文博单位和高校,布局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伯民展望道,该实验室将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汇聚与吸纳文化遗产领域顶尖人才,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石窟寺、壁画和土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展示丝路文化遗产精髓。

苏伯民表示,该实验室将最终建成“一带一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基地,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理论和敦煌学研究基地。(原标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遇新题 “文物医生”吁建基础研发平台)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305/937.html



上一篇:单霁翔揭秘:太阳神鸟为何能成中国文化遗产标
下一篇:张波调研梁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