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嘉峪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 为了积极落实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发展要求,

【嘉峪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 为了积极落实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站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2017年嘉峪关市主办、首嘉文化旅游产业园承办的“首嘉创客”全国创意设计大赛,重奖征集嘉峪关市LOGO与吉祥物。欢迎全国创客关注、参赛!】

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

嘉峪关附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先秦时代,在这里生活过的民族有羌、戎、月氏、乌孙等,之后有匈奴、鲜卑等民族在这里活动,至唐代后期为吐蕃所据。上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歌舞。唐朝以后,从外地迁居来的汉民族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当地流传着“唐朝的埂子,汉朝的地”的说法。

长城的修筑是历代长城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纷繁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居民们,以长城文化--嘉峪关关城为基础,以嘉峪关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为依托,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嘉峪关传说故事》、《嘉峪关小调》等,表达出人们不畏艰苦,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顽强毅力和劳动智慧,既描绘出历史的演进,又刻画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面貌,它们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峪关石砚制作工艺

嘉峪石砚产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山。嘉峪石砚以其坚润的石质、绚美的色泽和独特的工艺蜚声海内外,是古今中外书画家的案头珍品。嘉峪石砚制作工艺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细秀逸,又渗透了现代的明快简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嘉峪石砚面临的困境引起了嘉峪关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嘉峪石砚再获新生、重放异彩。

嘉峪关故事传说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系万里长城之起点,丝绸之路之关隘。它踏戈壁,倚祁连,傲然雄踞在广袤的漠野上。这里有明长城的遗迹;有魏晋时期的古墓群;有游牧民族刻绘的岩画。绿洲、碑碣、驼铃……处处闪烁着灿烂的古文化。

九眼泉、定城砖、火烧滩、晾经台、手印石、击石燕鸣等是在嘉峪关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宽广、影响较大的传说故事。它们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民间故事具有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格调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古代边关将士的事迹,也有各类动植物的传说,这些故事传说,充分展现了嘉峪关这片土地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征,反映了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嘉峪关民间小调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量河东地区移民迁居到嘉峪关,与本地居民杂居共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小调得到升华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等特点。

很多民间小调显然受外地民间歌曲的影响,以改头换面的姿态出现,这是当地民间小调的一大特征,给人以“听着熟看着像,细听细看不一样”的感觉。嘉峪关小调的节奏整,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伴奏乐器有二胡、板胡。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五字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嘉峪关小调语言朴实、词句生动、形象鲜明、曲调优美,给人以享受、启迪和力量。从其反映的题材内容来看,可分为下列类: 其一,劳动生活类: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等。塑造出了各种美好的、生动感人的劳动人民艺术形象。其二,爱情类:抒发男女青年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等思想感情。其三,传说故事类:小调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依据真实的历史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来歌颂英雄,叙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等。其四,教化风俗类:在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中,人们还创作出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民间小调,大多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五,新词类:在旧社会,由于受到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小调存在反映落后社会意识的一些封建迷信、低级庸俗的作品,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它。但近代以来,小调亦用以宣传革命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生活提供了一种信心,给我们乐观积极的动力。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825/518.html



上一篇: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下一篇:聚焦:8月22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小红人研学游上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