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 为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

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

为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十三五”时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

一、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状况基本摸清,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状况良好,市县级状况明显改善。传承人保护制度和传承机制趋于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工艺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改观,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符合我省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江西特点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一)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日趋完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比“十二五”末有较大增长,其中国家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明显增加,在全国各省(区、市)排位明显前移。保护能力建设大幅提升。设区市基本实现有独立建制的保护机构、有专项资金、有专项条例或规范性文件、有独立科室、有展示场馆的“五有”要求。

(二)展示活动品牌受到广泛关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全省性、常规性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影响大,省内外非遗项目、企业和传承人积极参展。

(三)新型智库建设成果明显。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大幅提升,各级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建设成效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军人才入选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增多。

(四)法治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公众广泛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条例,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行业部门法治思维基本养成,依法管理措施科学有效。

二、主要任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建设工程。贯彻落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研究制订《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评估标准》《江西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评估标准》《江西省传统戏剧传承发展实施意见》《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和施行力度,强化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工程。积极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组织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推荐申报工作,完善市、县两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县级名录为基础,以省级名录为骨干,以国家级名录为重点的梯次结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施项目名录与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传承人群的“五位一体”。因地制宜、因类制宜地实施“精准施策、分类保护”。推进传统表演艺术精品项目培育工作,复排一批地方戏剧经典戏、压箱戏、看家戏,举办全省传统戏剧展演和全省传统舞蹈展演。以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为标准,评选省级名录保护示范项目。建立、健全科学的保护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各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的动态管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强化代表性传承人在保护传承中的关键性作用,继续鼓励和扶持代表性传承人提高技艺和开展传习活动,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关爱计划,建立对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的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退出机制,开展“赣鄱薪传奖”评选活动。举办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目的,以传统戏剧、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以代表性传承人、中青年传承人群为主要对象的研习、研究和培训活动。

(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统筹规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申报地区文化形态的存续状态、价值、特色、区域范围的基础上,设立一批以县(市、区)和乡镇为重点区域的省级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和传统工艺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开展“非遗小镇”建设,除传统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外,深入挖掘和展示我省陶瓷、中药、茶叶、雕刻、制砚、漆器、爆竹、毛笔、刺绣等优势传统工艺,探索“非遗小镇+保护”“非遗小镇+旅游”“非遗小镇+扶贫”“非遗小镇+产业”等保护发展模式,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825/517.html



上一篇: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下一篇: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