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名人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杨升(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一个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新都力图创造属于自身的文创产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新都以杨升庵闻名,打造新都文创产品,就是传承杨升庵文

作为一个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新都力图创造属于自身的文创产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新都以杨升庵闻名,打造新都文创产品,就是传承杨升庵文化,提升杨升庵文化的竞争力。然而杨升庵文创产品研究还不足,在新都市场上的杨升庵文创产品较少,最易想到的就是桂花饼。因为升庵桂湖是杨升庵文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升庵桂湖又以桂花闻名,但是桂花饼并非新都的特产,在湖北、云南、四川等都常见,以此作为杨升庵文化的创意产品,还缺乏创新,缺乏销路,缺乏知名度,这也是目前杨升庵文化发展的短板。

发展杨升庵文创产品,首先是无形产品。近几年,《中国好诗词》《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受好评。这些文化节的开展,为提高杨升庵文化的知名度,扩大杨升庵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创办文化节,可以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杨升庵诗赋朗读大赛。顾名思义,全社会都可以参与杨升庵诗赋比赛,体会杨升庵诗赋的意境和内涵,促进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升庵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二种方式是可以举办一个大型的影视文化节。拍摄关于杨升庵的电影或电视剧,再面向全社会播放,以影视方式展现杨升庵一生,能够让广大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杨升庵一生的跌宕起伏,从杨升庵的状元之路到遭遇“大礼仪”事件,被贬云南,从“春风得意马蹄疾”到“壮志未酬身先死”,让全世界人更了解杨升庵,而不是只知其名,这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三种方式是学术文化交流节。凡是对杨升庵感兴趣且有所研究的学者,都可以参与其中,畅谈交流。杨升庵文化影射了整个明朝时期的国家局势,同时,杨升庵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无论是对诗词和书法,还是对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都有深刻的理解,杨升庵文化的研究范围甚广,研究内容甚多。

其次是有形的产品。目前四川大多数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创新和特色,个别产品只是文物实体的简单复制,或是直接将文物的平面图案印制在产品上,这不能真正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与特色[7]。基于这些博物馆的现状,同时根据北京博物馆发展成功的案例,总结出文创产品设计的风格越是贴近大众生活领域、符合大众审美、接地气的产品越是容易被大家所接纳或认可[8]。升庵博物馆发展要借鉴其经验,为自身更好地发展增添创新思路,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适当吸收和借鉴其他景点,尤其是周边名人文化发展的创意,打造适合大众审美的文创产品,展现出升庵文化独特的人文气质。第一,升庵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外观设计要提取杨升庵文化中的典型文字符号和图案,适当将这些文字图案变得幽默风趣,形成产品特殊的标识,这不仅能体现升庵博物馆的个性特征,还会吸引大众眼球;第二,博物馆设计的文创产品要接地气、符合大众审美,以保证产品的畅销,提高经济利益;第三,文创产品不能只注重美观、而不注重实用性,华而不实的产品生命力弱,不具备长期发展价值;第四,文创产品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忽视文化内涵。以上述方式打造升庵文化的文创产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结合了时代特色,以多种形式呈现升庵文化,让它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有利于继承发扬升庵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三、传承场所:升庵中学

(一)升庵中学名字的由来

新都区升庵中学是2003年将原子弟校等五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后的名字。因为学校靠近升庵桂湖,2001年该校又诞生一名新都高考文科状元,而且当时也没有学校用升庵注册学校名,所以便用升庵中学作为其名。

升庵中学的校训是:好学穷理,精思深索,出自杨升庵的名言:“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思不厌精,索不厌深。”精练的四句话,诠释出了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学习态度。于是升庵中学便从其中提炼出来两句话作为其校训,鞭策后人。

(二)从学校内部传承升庵文化的策略

升庵作为新都的名人,其实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可能以为他只是一个公园的名字。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与苏轼的名气相差甚远。课本中除了《临江仙》外,很少有杨升庵的其他作品,教师也不会对杨升庵做太多的介绍。渐渐的,了解杨升庵的学生就越来越少,更别说传承杨升庵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学校教育是有目的地传播文化的社会活动[9],通过学校的名人文化教育,能更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有助于学生心中树立文化自信。升庵中学作为一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对于传承杨升庵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拥有天然的土壤。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301/906.html



上一篇:文化遗产视阈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
下一篇: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的再思考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