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的14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类宝藏旅行目的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南方地区,水对大地的改造持续上演,大地溶蚀、山岳重塑,新的景观不断产生,它们被统称为中国南方喀斯特。 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包括我们人类。

在中国南方地区,水对大地的改造持续上演,大地溶蚀、山岳重塑,新的景观不断产生,它们被统称为中国南方喀斯特。

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包括我们人类。

这是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一个“活着的博物馆”,除了大熊猫、羚羊、金丝猴等独有珍稀物种外,还有高等植物一万多种。

黄海湿地对世界迁徙候鸟保护具有特别价值的地区。因其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数以百万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全球数以百万计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三江并流八大区,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观异景,是一本名副其实“地球演化历史教科书”。

目前

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瀑布,赋予了黄龙盎然的生机和神秘的气息,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

天山,因“天上之山”而得名,它在中国新疆乃至中亚各地,都是一个神圣的所在。它是众多内陆河流的发源地,它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系山脉,它有着独特的气候、水循环和生态系统。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三江并流,是“世界屋脊”东南边缘的伟大奇观。

今日话题:

以红色陡崖为主要特征的山地,被称为“丹霞地貌”。其在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广泛分布,多达1000余处,可谓万山红遍,而它们之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在2010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绵延万里的华夏河山

三清山,道教名山,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14亿年的地质运动,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美誉。

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盐城黄海湿地拥有全球最大的辐射沙洲群,被人们称为“海洋生命的乐园、迁徙鸟儿的家园、向海生长的田园和十分壮观的海上公园”。

这里有着太多的故事和传说,是披着神秘面纱的禁区,遍布原始森林、湖泊、奇峰、异石......令人神往。

千百年来的无人打扰,使她依然保持着生命最初的模样,在广袤的蓝天下,不时能见到藏铃羊、藏野驴在跳跃、奔跑·····

在中国诸多名山中,它外形、宗教意义不算出众,但它却是6000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正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所说:“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新疆天山,全球第一温带干旱区山地自然遗产。

位列世界第一

蕴藏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九寨的瀑、河、滩,恰似一串串从天而降的珍珠,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水永远都是这样透透的碧色,处处蕴含着无限生机。

人们以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殊不知全国喀斯特峰林峰丛分布面积高达14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安徽省大小,类似桂林山水的景象绝非鲜见。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

绝版风景,独领风骚,惊艳着世界的人间仙境。这里的每一座奇山怪峰,都有着绝美的风景,镌刻了无数动人的传说。

中国的14处世界自然遗产,你去过多少个?

“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2/0819/1977.html



上一篇:文旅融合要用好文化遗产
下一篇:人民艺起评:乡村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