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福建文化遗产地的蔚蓝身影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福建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除福建土楼、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外,武夷山还是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文化遗产各自有着丰富的价值特征。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文化遗产背后,又都映衬着中

福建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除"福建土楼"、"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外,"武夷山"还是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文化遗产各自有着丰富的价值特征。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文化遗产背后,又都映衬着中国海洋文化的独特内涵。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距今3750余年的架壑船棺、距今2400年左右的城村汉城遗址,是业已消逝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虽然留下许多历史谜团,但学者们认为:古闽族、闽越族已经掌握当时较高水平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习惯于水上生活,是中国东南沿海史前典型的海洋族群。

武夷山朱子理学文化、茶文化都对武夷山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武夷精舍、兴贤书院、朱熹摩崖题刻都被列入核心遗产点。宋代也是中国海洋贸易兴盛期。朱熹在创立理学过程中,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对传统的义利观、本末观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诠释。朱熹在大量著书立说、大力兴办书院的同时,曾亲自做过"坊刻"书商以谋生,这为其将理学人格融入商业文化提供了实践基础。朱熹的《四书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建本图书通过对外贸易和人文交流等途径,大量留传海外,使福建成为当时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地区。

武夷山遇林亭窑址出土的黑釉瓷器,见证了北宋时期斗茶之风的大肆盛行。这些瓷器还随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流传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

明末时期,西方殖民扩张势力进入东南亚,武夷红茶借助东西方海洋贸易也进入欧洲市场。由于适应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带来的日常需要,武夷红茶与英格兰牛奶、加勒比海红糖一起,为英国产业工人提供热量和能量。1773年12月16日,北美爆发波士顿倾茶事件,所倾茶叶大部分是武夷红茶。一直到19世纪前期,以武夷红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叶大量外销,贸易收益颇为可观。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印度、锡兰等地逐步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红茶供应地,武夷红茶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才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包括"六群四楼":永定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南靖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华安大地土楼群,南靖和贵楼、怀远楼,共46座。福建土楼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杰作。

福建土楼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孕育,自明末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如今以人类山村民居建筑瑰丽奇绝的身姿惊艳世人,并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历经漫长岁月的淘洗,不仅单体建筑规模宏大、蔚为壮观,而且愈来愈呈现艺术化、功能化、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雄厚的"硬"财富实力与深厚的"软"文化功力的深度结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经文物专家研究认证,建于明代的有4座,其余大多数建造于清代甚至20世纪前期。

明代嘉靖年间仍然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东南沿海地区海商与海盗合体,私商与倭寇难分。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调整海禁政策,准许民间私商在漳州月港远贩东西二洋。在这一时期,烟草通过海上贸易,由福建商人从吕宋传入到漳州月港;经试种成功后,快速沿九龙江向上游和周边地区扩展,并传到福建省内外各地。福建土楼从九龙江沿海平原向山区延伸分布,并且日益成为建筑艺术典范。这一特点,既符合其建造之初为满足动荡年代防御的功能需要,也反映了借由烟草种植、经营等商业活动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

"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也体现出本土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包容、吸纳与发展。鼓浪屿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海上贸易活动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见证者,所以,鼓浪屿能够形成历史国际社区,其本身是东西方海洋文明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以福建为中心,中国东南沿海民众从事海洋生产、生活和贸易、运输活动的传统,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始终未曾中断。东南沿海民众与海洋不离不弃、生死以赴。17世纪,闽南郑氏海商集团控制着中国东南沿海贸易,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时间内,与欧洲殖民者展开海上贸易博弈。鼓浪屿出现在马尼拉帆船贸易时代欧洲人出版的航海图上、岛上发现18世纪西班牙船员的墓碑遗存,以及曾经作为郑成功安营扎寨、操练水师基地等史迹内容,都反映出东南沿海民间经久不绝、百折不挠的海洋实践过程。

1842年厦门成为通商口岸。至19世纪中后期,外国侨民主导了鼓浪屿民居聚落的变迁。进入20世纪,鼓浪屿以闽商为主体的返乡海外华人人数迅猛增长。他们为自己和家人兴建别墅、私家花园和各式洋楼,在推进鼓浪屿空间形塑和社区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时,鼓浪屿近代国际社区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质方最终形成。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814/494.html



上一篇:文化遗产应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做好新时代
下一篇:定了8月2日苏州首发21条文化遗产线路让你玩个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