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春三月,吃焖子~快来看天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往圣先贤多以饮食喻道。而俗语又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芸芸众生亦常藉饮食以明理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往圣先贤多以饮食喻道。而俗语又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芸芸众生亦常藉饮食以明理。传统饮食文化之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中心制作并发布精美的天津传统非遗饮食纪录片,只需关注“天津非遗中心”微信公众号,就能大饱眼福,且能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的食物与春天最般配?快往下戳,尽情欣赏吧~

焖子作为一种节令性食品,深受天津人们的喜爱。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天津人更是要吃上一顿焖子。

从天津市区出发,驾车行驶约一个半小时,便可抵达静海区中旺镇远近闻名的信家焖子店铺。店铺面积不大,主要对外销售包装好的焖子。再行一公里,至王官庄村,便是焖子的制作地--“信记”焖子的第四代传人信末庭的家。每天刚制作好的焖子便从这里出发,运到店铺里打包售卖。

现年63岁的信末庭已做焖子三十余年,目前仍每天一早便开始和家人配料、生火,制作焖子。“我们的焖子就是纯绿豆、水,不添加任何东西”。这也是“信记”焖子历经百年历史,仍受到许多顾客青睐的原因。

在我们来之前,信师傅已将绿豆泡了近12个小时。当浸泡的绿豆用手搓开微微发芽时,便可盛出,然后打豆出浆注入埋于地面的水缸中沉淀。

打磨后的绿豆残渣虽不能制作焖子,但正好可喂养屋后的鸡鸭鹅,“一材多用”,实现了材料的绿色循环。

水缸深1.5米、直径1米,被埋于地下,只露出地面10多厘米,以控制温度来沉淀绿豆粉。经过沉淀后,水缸分为四层:清水、麻豆腐、混粉、粉团。

整个出浆至沉淀过程需反复三至四次后方得质地细的粉团,这正是熬制焖子的原料,每100斤绿豆可得30斤粉团。获得粉团后还需在大盆中放置12个小时沥净水分,才会得到颜色雪白通透、手感滑溜筋道的半成品。

制作焖子时称好相应重量的半成品,加水调和,生火烧水,筛入锅中。

大锅熬制时,需一人烧火一人不停搅拌。“搅拌是个力气活儿,你得掌握好时间、力度,别人掌握不好这些,忙的时候我不做其他,只管搅拌……”,信师傅边搅拌边和我们讲解其中的门道。

约40分钟后焖子就可以出锅了,最后用小瓷碗“扣”盖,待冷却成块后即可得到口感劲道、晶莹透亮焖子。

信师傅家有近千个祖传的小瓷碗,熬制一锅可以扣出400余碗焖子,每碗3两左右。制好的焖子可煎可煮,“我们的焖子筋道有弹性,和肉一块炖也不会烂”。 在冷热不定的早春,吃上一碗热食凉性的焖子,不仅绿色天然,也有助于饮食平衡。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09/354.html



上一篇:圆满闭幕 |浦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
下一篇: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会场活动开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