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说“创意”(4)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华老字号餐馆,要“颜值”也要顾客体验,要传统阵地也要拓新“战场”。最近两三年,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的9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全面完成店面升级

中华老字号餐馆,要“颜值”也要顾客体验,要传统阵地也要拓新“战场”。最近两三年,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的9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全面完成店面升级改造, 不仅“颜值”大增,品位更是上了一个层次。据这次升级改造的创意设计者、鲲鹏奖第二届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大赛金奖获得者任杰先生说,其中的“创意”就是文化自信与品牌复兴——让顾客从装修格调去感受老字号的传统魅力。

以川菜品牌中最有名的陈麻婆、龙抄手来看,陈麻婆豆腐始创于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距今有150多年历史,是老成都饮食文化的历史记忆,也是成都川菜的地标性品牌。龙抄手是成都名小吃的代表,始创于1941年,距今有70多年历史,曾深受成都人的喜爱和欢迎,是成都的骄傲。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上众多的餐饮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等雨后春笋般地涌入中国市场,加上国内一大批适应新形势新客群的新派餐饮品牌的诞生,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逐渐地被边缘化,昔日风光不再。

成都中华老字号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菜品文化及经营管理模式。成都市饮食公司领导人在研究了国内外众多的餐饮品牌的成功模式以及老字号餐饮的优劣势后,毅然提出“文化自信品牌复兴”的发展战略思想,并在送仙桥陈麻婆豆腐餐厅和龙抄手餐厅进行大胆的尝试,这就是2016年和2018年分别对陈麻婆豆腐餐厅、龙抄手餐厅的经营改造。

首先,确立文化自信品牌复兴理念。民以食为天,食得菜根,百事可为。食物是人生命的活化石,每个人一生中,食品可记载浓浓的乡愁。川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中华老字号餐厅品牌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今人对它们的改造,目的是为了发扬光大其优良传统;具体措施则应站在国内外餐饮发展全局,科学思辩,保持传统精华,去芜存菁;本质上就是创新破局,在优秀的传统中加入时代的元素,且要彰显地方文化。在实际改造中,在餐厅文化气质塑造上,陈麻婆豆府和龙抄手运用多种形式,向食客展示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诗词歌赋、图文家什和民俗文化,表达了充分的文化自信。

其次,重视菜品,以烹饪文化艺术为核心。川菜重味,味形多样,烹饪方法多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成都人个个都是“美食家”,加之年轻食客口味流转,所以,陈麻婆豆腐与龙抄手便在传统菜品组合上进行了符合时代变迁的调整变化,在保留喜闻乐见的经典菜品的同时不断推出新品,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和好评。

陈麻婆豆腐

再次,注重企业品牌形象打造、顾客环境体验,营建富有主题文化特色的就餐氛围。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中华老字号应建立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品牌形象,在成都、四川、中国和国际上一枝独秀,旗帜鲜明。陈麻婆豆腐、龙抄手这两个成都“中华老字号”在改造中,分别选取晚清、民国两个年代不同的时空为线索,再现与表现两种艺术手法,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进环境设计中,为食客提供了不同的就餐氛围。它们还按照餐厅的商业客群的不同情况,规划出动静、主次、干湿等功能动线,设计了不同大小、私密度,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从而让餐厅使用格局更具合理性,充满温馨及人文气息与艺术感染力。

最后,狠抓管理。管理是餐厅的关键,管理出效益。服务是餐饮的根本。通过细致周密的管理、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陈麻婆豆腐与龙抄手还运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来增加餐厅几何级的传播度和知名度,遂使知者众多,食客如云。

无庸置议,“文化自信与品牌复兴”的创意显示出了中华老字号的魅力与效益,重新擦亮和提升了品牌形象。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大大增强,创意设计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化的自信,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充满“创意”。创意不仅能够推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创新与进步,更会让生活更贴近时代,贴近美和艺术的更高层面。

注释:

[1]参见《辞源》,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64页,1141页—1142页。本文所引《辞源》,均据此书。

[2](宋)程大昌:《演繁露》之《纳粟拜爵》,中华书局1991年版。

[3](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017/668.html



上一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与文化
下一篇:对联文化对城市品位提升的思考 ——从南京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