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农耕文化之光闪耀青山绿水间——记我国加强全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家共有400多棵香榧树,其中有30余棵香榧古树,年产量在3万斤左右,每年能带来50万元左右的收入。”宣鑫灿告诉记者。如今,他创立了香榧品牌翠生园,带动村民种植香榧、共同

“我家共有400多棵香榧树,其中有30余棵香榧古树,年产量在3万斤左右,每年能带来50万元左右的收入。”宣鑫灿告诉记者。如今,他创立了香榧品牌翠生园,带动村民种植香榧、共同致富。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古茶园,是一座人工栽培型大叶种茶园,也是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的核心保护区。2012年,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作系统与江苏兴化的垛田系统结成了对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们想学习中国的方法和机制,想知道为什么中国做得这么好。”墨西哥驻华大使馆经商处负责人鲁本说,中方提出的培训工作,将为世界带来中国的知识和经验,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截至目前,中国有18项入选全球遗产名录,涉及多种类型,比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等水土资源利用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等林茶果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等农牧复合发展类。

流水潺潺的稻田里,水稻为鱼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鱼为水稻松土施肥,鱼稻相依、和谐共生……近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幕。稻鱼共生的画面,让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印象深刻。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的农业,但不是落后的农业。”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表示,人们可以从传统农业汲取很多经验,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环保的生态农业技术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

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为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在不同海拔种植特定作物,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意大利翁布里亚橄榄种植系统以独特的种植方式、制作工艺,产出了享誉世界的产品;坦桑尼亚马赛游牧系统尊重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方式,是干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林中开垦、林下种植的种茶方式,依山而建、向心布局的村落建设,是世居景迈山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缩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周天红说,当地利用森林系统为茶树营造生长环境,通过微生态系统来防治茶树病虫,促进高品质茶叶生产。

“稻鱼共生,产出了安全绿色的田鱼和口感香糯的稻米,保护了环境,让乡村更美好。”当地稻鱼生产大户金岳品说。

多年来,中国致力拓展农遗传承“朋友圈”。日前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期间,中方宣布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启动总额为300万美元的第二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为1000名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推动在华设立能力建设参考示范中心。

“父辈以种植为主,我重点做加工、跑市场、创品牌,现在我的女儿也加入进来,负责线上销售和直播推介。”宣鑫灿说,我们要守护好香榧树,把香榧事业代代传承下去。

山间微风吹拂,山坡上茶树青翠,古茶园安宁静谧。近日,景迈山出现了颇为壮观的云海,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

多年来,当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 明要素相结合,走出和谐发展的道路。

农遗“朋友圈”推动交流互鉴

优秀农耕文化焕发新活力

(新华网)

东溪村位于会稽山腹地,是著名的香榧产区。浙江绍兴诸暨市赵家镇东溪村村民宣鑫灿,祖辈三代以香榧为生。

今年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0周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居世界首位。广袤中华大地上,传承千百年的农业文化遗产闪耀智慧之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古老的农耕智慧绵延至今,正在产生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百姓和城市居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明表示,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带来相关农产品10%至30%左右的品牌增值,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的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增强了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就业,促进乡村繁荣。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梯田、稻鱼、草原游牧、庭院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相伴而生侗族大歌、哈尼四季生产调、青田鱼灯舞等多彩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2/0725/1970.html



上一篇: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精品在缅甸线上展播
下一篇:(经济)农耕文化之光闪耀青山绿水间——记我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