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 要: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是数字遗产领域影响较大的项目,数字化工作较有典型性——通过数字化技术最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承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通过与国内外的

摘 要: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是数字遗产领域影响较大的项目,数字化工作较有典型性——通过数字化技术最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承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完成了各项科研攻关,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敦煌石窟数字化的方法和规范流程,拥有多项关键技术。后来又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发挥企业平台,将科研成果充分转化,形成科研与服务的新模式。壁画类遗产数字化的采集、处理、存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壁画数字化成果价值的深入挖掘,数字化成果在学术研究、数字展览和文创产品的开发等领域的应用,都是值得探讨和期许的。

关键词:壁画类遗产;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成果应用

一、引言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壁画类文化遗产主要出现在洞窟、宫殿、寺观和墓葬之中,与其周围的建筑物相融合,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1]

从原始社会刻画记事至今,国内外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壁画,如印度壁画、欧洲宗教壁画、中国佛教石窟壁画等。敦煌莫高窟集壁画、建筑和彩塑于一体,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经过1600余年的发展,目前保存有十六国、北魏、西魏、隋、唐、宋等十个时期的壁画,壁画色彩丰富、题材形式多样,有经变画、故事画、服饰、图案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面对如此珍贵的古代壁画,近百年来保护工作者们已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但是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如何将壁画类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在上世纪始终是一个难题。[2]

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流程,掌握了多项数字化核心技术。本文将以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为例,介绍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的内涵、历程、关键技术和数字化成果应用,以及各个时期数字化技术对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影响。

壁画数字化成果:等比例洞窟复原展示

二、壁画类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内涵

壁画类文化遗产目前存在多种病害,例如起甲、龟裂、疱疹、酥碱和空臌等,并且易发生颜料层脱落、褪色等现象。壁画类遗产数字化技术是通过摄影采集和计算机等技术,将壁画类遗产当前的信息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永久地记录下来,并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壁画数字化的生命周期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和服务,所以,壁画数字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单纯的摄影与计算机相加。经过对敦煌石窟壁画20余年的数字化探索与研究,总结壁画类遗产数字化的内涵,即融学术、技术和艺术于一体。[3]

壁画信息手动设备采集

壁画类文化遗产数字化,不能盲目地去采集数据,首先,需要了解石窟寺被拍摄对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遵循文物保护法则,深入学习壁画类数字化相关专业技术的理论知识,最终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壁画类遗产数字化具体的工程实施,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把握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将不同阶段的数据科学、永久存储。在壁画类遗产数字化的不同阶段,要有创新的理念,积极引进新技术,并且应用在实际工作之中。

壁画类遗产数字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永久保存壁画信息,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充分展现壁画的艺术价值。在保护好文物数字化数据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如何将尘封的数据鲜活起来,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高品质还原文物本体的同时,精心设计、艺术加工、拓展思路、凭添氛围、加强利用、再现辉煌。

壁画信息自动设备采集现场

三、壁画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历程

1990年代,在美国梅陇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开展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研究工作。[2]

最开始采用胶片进行数据采集,将胶片冲印、扫描,再进行拼接,由于胶片在敦煌冲印不便,胶片扫描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最终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自1980年代数码相机的诞生至1990年代,数据相机的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像素提高、存储能力增加、镜头成像能力增强。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再次合作实验,利用数据相机采集数据,随着实验成功,最终确定了敦煌壁画数字化技术的基本形式,数据采集精度确定为75DPI,将数码相机架设在摄影采集架上,利用轨道进行散点分幅拍摄,通过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拼接,最终完成整幅壁画的数字图像。截至2005年底,敦煌研究院与美国大学合作完成了22个敦煌石窟典型洞窟的数字化,完成基于QuickTime VR 技术的虚拟漫游洞窟5个。另外,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团队还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壁画数字化图像处理、图像定位纠正等领域常年合作。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813/1643.html



上一篇: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
下一篇:西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景化传播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