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山与海:福建的世界文化遗产(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武夷山 武夷山因其丹霞地貌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保存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大量佛教道教遗迹

武夷山

武夷山因其丹霞地貌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保存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大量佛教道教遗迹和朱熹等鸿儒讲学书院遗迹而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里曾经是全国儒学学术思想中心。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

架壑船棺,古越族人的葬俗遗物

峭壁裂隙和岩洞里安放着许多形似船体的棺木,也叫“悬棺”

如果说武夷山双遗产体现的是传统的闽越族文化和正统的中原文化,那么客家土楼体现的则是根深蒂固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文化,封闭、与世隔绝、远离纷争是它的标签。

土楼,一楼一族一社会

土楼墙体高大厚实,生活、祭祀功能设施齐全,既防范敌人,又构建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组织

客家人原是中原(主要来自河南)一带汉民,为躲避战乱南迁到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保留了大量中原文化,历经千年不变。

闽西北的泰宁傩舞。古代驱逐疫鬼祭祀仪式的一种巫舞,融合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

闽西闹春田习俗

村民把菩萨抬到泥田里奔跑打转,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有意思的是,经国际上专业团队研究,福建人是最纯正的汉人。

福建保留了大量中原早已失传的中原文化,纯正的中原文化在这片蛮荒之地世代流传。

闽北游蛇灯。闽越族蛇蛙崇拜民俗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蛇王庙

闽北崇蛙民俗巡游,祈求蛙神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蛇蛙崇拜体现了闽越族图腾崇拜

然而,凶险异常又支离破碎的地理格局,让土地无法满足生存条件的福建人铤而走险:走向未知的海洋。 正是由于山势险恶的内陆环境,造就了完美的海洋环境(大陆延伸架),3700多公里长的曲折海岸,遍布生物资源丰富的滩涂和完美的天然深水港,使得福建诞生了最早也是最丰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海洋文化。

闽南送王船习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送王船,又叫烧王船,即送“代天巡狩”的王爷,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地球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闽人--不管是在最遥远的南美丛林的原始村庄,还是在非洲最偏远的原始部落,都有经商的闽人,数量超过1500万。此外,全国没有任何一个省能够像福建人那样经营海洋,闽人种海传统历经千年不衰,时至今日,福建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依然是蔚为壮观的种海景象。

海上人家

海洋养殖

海洋养殖

正是福建的山塑造了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而福建的海则塑造了另外2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原文化、闽越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互鉴,最终构建起包容发达的文化和繁荣兴盛的海洋贸易,以及繁华无比的城市。

福建有四多,寺庙、教堂、祠堂、坟墓遍布全省,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寺庙多,源于福建地理上的支离破碎导致的文化的封闭隔离与遗世独立,隔山或隔村即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信仰,因此出现大量地方神灵,如闽南的保生大帝、莆田的妈祖、福州的临水夫人等等,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寺庙可以供奉儒释道等各种教的神,来者不拒,相处愉悦。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804/1638.html



上一篇:泉州申遗成功!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一下!
下一篇:北京文博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绽放光彩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