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唐维红: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言。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人民网重庆6月13日电 (记者鲁婧)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之一,6月12日下午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言。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人民网重庆6月13日电 (记者鲁婧)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之一,6月12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论坛在重庆举办。

在论坛中,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以《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传播创造新机遇》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当前,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也为文化遗产“活”起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6.17亿。唐维红说,“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电台、语音社交等新形式进行文化遗产传播,契合当前传播趋势,在吸引年轻受众、扩大传播影响、提升传播体验方面呈现出强大潜力。”

唐维红强调,数字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遗产的传播效率,也催生许多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她介绍,今年4月,人民网推出“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将各地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博物馆等四史教育内容进行数字化采集、系统性收录、智慧化呈现,形成“红色媒资库”,并通过线上线下各终端进行分发、推送适配内容,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据介绍,“红色云展厅”联动百家红色场馆,由人民网收集各地主题展馆、央国企、高校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并提供云存储空间,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等进行相关内容的融媒体形态加工创作,生产出年轻态、多元化的内容产品,使党史文献和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创新发展和破圈传播。

现如今,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革命文物展览陈列、传媒作品、宣教活动创新出彩。唐维红说,“6月15日,人民网将举行‘红色云展厅'上线推介活动,希望能有更多的博物馆、展览馆加入这个项目。”

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监督,离不开群众的智慧。“领导留言板”作为人民网专门为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搭建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15年来,全国已有28个省份出台留言办理工作制度化文件,累计促成230万件民生问题获得回应。唐维红介绍,今年以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发起了“如何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话题征集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贡献央媒力量。

唐维红表示,当前,文化遗产传播已成为舆论场“刚需”。数字技术在丰富群众沉浸式体验、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提高文化遗产设施的服务水平等方面呈现出巨大能量。

唐维红说,“当前许多博物馆、文化遗产景点利用人脸识别、智能导游等高科技手段,提升观众参观体验。一些博物馆通过VR、AR、3D扫描等技术,打造数字文物,将文化遗产故事与美景呈现在游客面前。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运用,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613/1515.html



上一篇:?“6.12”文化遗产日 作家岳南分享三星堆文明的
下一篇:世界文化遗产金山岭长城部分地段保护修缮工程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