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重庆市9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这是继2014年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后,时隔七年再次公布。

记者了解到,重庆有9项入选,包括传统戏剧类1项,即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项,即蹬技(重庆蹬技),传统美术类4项,即挑花(巫溪嫁花)、石雕(大足石雕)、木雕(奉节木雕)、彩扎(铜梁龙灯彩扎),传统医药类2项,即针灸(赵氏雷火灸)、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民俗类1项,即秀山苗族羊马节。

截至目前,重庆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包括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音乐类14项,传统舞蹈类4项,传统戏剧类3项,曲艺类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技艺类7项,传统医药类4项,民俗类4项。还有市级非遗项目707项,区县级非遗项目3428项。

项目简介:

1.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传统戏剧)

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又名脸壳戏,是广泛流传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间戏剧。据考证,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面具阳戏内容主要是反映普通的人文伦理、家庭生活、劳动故事、男女爱情和妖狐鬼神等故事。

2.蹬技(重庆蹬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蹬技是指一种力技性的足蹬物杂技项目。在汉代的百戏杂技节目中已有技艺雏形,宋代逐渐成为杂技的代名词,至明代已完全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杂技表演形式。蹬技的表演形式为表演者仰卧在特制的座子上,用双足承接和舞弄各种道具,表演种种技巧花样。

3.挑花(巫溪嫁花)(传统美术)

挑花(巫溪嫁花),是流传在重庆市巫溪县的一种传统美术。历史上,巫溪一带女孩十一二岁便开始挑花,所绣作品就是自己未来的嫁妆,它把流传在当地上千年来的美术传统,加上每个个体对于未来的愿望和希望,融入刺绣中。挑花(巫溪嫁花)要求“有曲有直、依纱而行,下针不偏不倚、起针收锋敛芒”,主要针法是在平布上面依纱眼扣针挑纱,正面呈辫针,反面呈扣针,启针时留一扣眼,在结束时用回针的方法扣合, 整幅作品都没有线结,能经受刷、搓、揉等多次洗涤而不散针,具有优美、朴实、耐用的特点。

4.石雕(大足石雕)(传统美术)

大足石雕是大足区内从初唐以来流传至今的石雕艺术的总称。大足石雕主要采用大足本地出产的砂石、青石,后引进贵州、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袍玉、汉白玉为材质,以本地发达的小五金器具作为工具。

5.木雕(奉节木雕)(传统美术)

奉节木雕是主要流传于重庆市奉节县的传统美术类项目。其在明、清时期比较盛行。奉节木雕的主材是阴沉木,用它制作的古典式样家具和工艺品自然朴实,木质坚硬,色泽自然如黑墨,不变形、不褪色。奉节木雕是集传统雕刻和现代工艺于一体的制作方法,其流程复杂、精细,技艺精湛,成品美观,既有广泛的适用性又有较高的观赏性、装饰性。

6.彩扎(铜梁龙灯彩扎)(传统美术)

铜梁龙灯彩扎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内的一种以龙文化为主题的灯彩艺术,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 铜梁龙灯彩扎按作品功用可分为表演龙灯、景观龙灯和工艺龙灯三大系列。铜梁龙灯彩扎的流程主要有八个步骤,上百道工序,其用料、工具和技法考究,是我国传统美术的一种,蕴涵着当地人们的审美诉求和造物观念。

7.针灸(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

赵氏雷火灸是赵氏家族在重庆地区传承已久的中医特色灸疗法,源头可追溯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雷火神针”。清同治年间,由重庆璧山赵家坡民间医生赵忠德在雷火神针、雷火针基础上,改实按灸为悬灸,创制赵氏雷火灸疗法。传承至今已有六代,150多年历史。

8.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传统医药)

燕青门正骨疗法一脉相承清康熙年间河间府沧县张先师创立的燕青门武医的正骨术,传承至今已有十代。燕青门正骨疗法由燕青门独特的练功方式演变传承下来,将习武的功法融入正骨技术之中。

9.秀山苗族羊马节(民俗)

秀山苗族羊马节,亦称“苗家五月年”,因主要节庆日在农历中的地支属午(马)和属未(羊)而得名,是当地苗族人民每年定期举办的以感恩蔬果和羊马为核心内容的传统节庆。秀山苗族羊马节整个节庆具有浓厚的感恩情结和祖先崇拜,再现了当地苗民先祖生产、生活、迁徙的场景,是当地苗民情感的真实写照,对研究中国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611/1510.html



上一篇: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下一篇:文化新景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