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奖”后长崎依旧遗留着多数中国文化遗产,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愿看文章的你,都能被这个世界温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愿看文章的你,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喜欢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吐槽。

谈到日本封锁期间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是必去之地。日本的西端长崎离上海只有800公里。自古以来,它就是日本的对外门户,中国、英国、葡萄牙和荷兰通过它与日本进行了密切的文化、商业和其他交流。

在中国隋唐时期,许多日本使节和僧侣从长崎出发到中国。宋、明、清时期,大批闽浙商人来到日本经商。

根据历史记录,最多大约有10000人。他们在长崎的平湖和涪江建造了唐朝的城镇,这些城镇已经成为中国人共同生活的地方。除了中国文化,后来的西方文化也通过长崎传入日本,尤其是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长崎人民的风俗、饮食文化和节日都起源于中国。据说,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长崎将举行盛大的元宵节,以及“皇帝游行”和舞龙。然而,除了节日和庆典,长崎现有的许多文化遗产都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建于16世纪的著名的“四大寺庙”是福济寺、崇福寺、傅生寺和福济寺,还有中国街和孔庙。这是日本唯一规模非常大的夫子庙。此外,还有石拱桥、官地堂、地堂、广济寺、福州会馆等。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日本和长崎指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已成为该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例如,“唐宫”的大门已经成为日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不禁发现,这座城市里有许多街道,像我国南方的小城镇,用石板铺就,用石阶建造,乍看起来像长江以南的温柔的小巷。

在这里,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和日常生活都保留着浓厚的中国风味。在高峰季节,街道和小巷充满了街头摊点,自由市场挤满了游客。豪华的百货商店挤满了游客。

中国街更受欢迎。它与横滨的中国街和神户的南京镇一起被列为日本的三大中国街。街道和小巷中的石板被送往福建省福州市,长崎的姐妹城市,以协助建设。街道两旁几乎都是中国商店和餐馆,但也有一些日本小店。

随便走进一家面馆,除了一碗拉面之外,还有泡菜(雪中的红色)和油炸饺子,这让人们觉得更有文化亲和力。

除了吸引许多中国人,包括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游客,他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吃日本食物,还可以品尝中国风味。“苏州森林”仍记忆犹新。然而,随着许多日本西方文化进入长崎港,长崎仍然有许多西餐厅,其中一些已经成为日本料理。

除了中国的遗产,长崎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国宝。大浦大教堂在1933年被指定为国宝,是日本宝藏中唯一的西式建筑。它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日本最早的哥特式木制教堂。

然而,大多数游客或没有去过长崎的人仍然对长崎有一个与原子弹有关的初步印象。它是继广岛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1945年8月9日上午11点02分,在广岛遭到袭击后,美国军方对日本进行了第二次原子弹袭击。一个由五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到了长崎市中心。

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死亡人数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此外,长崎60%的建筑被摧毁,包括大浦寺(一些建筑严重受损)。与此同时,这场灾难的幸存者正遭受辐射后遗症,如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烧伤。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29/442.html



上一篇:历史文化遗产——元上都移遗址(上)
下一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揭牌成立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