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麦秆画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是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是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

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是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是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朱正发与他的麦秆画作品 (熊波 摄)

据传,麦秆画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秦朝起,麦秆画就被作为高档饰品,悬挂于殿堂阁楼、豪门贵舍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麦秆画。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经过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湖北地区较早出现了麦秆画制作工艺,朱姓家族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湖北省进入我县,发现龙河镇境内群山环绕,水草丰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并在此定居,生衍繁息,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粮食麦杆附属品,而当地人则只用其做燃料,朱氏祖先觉得甚为可惜。便以麦秆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的朱氏麦秆画创作,多是对麦秆进行简单处理后粘贴在画板形成麦秆画。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创新学习,渐渐形成了朱氏麦秆画自己的风格,在工艺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立体感强、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亭台、楼角等六大麦秆画产品,体现了独特的技艺。

《巨龙腾飞》 (熊波 摄)

朱氏麦秆画,经历了从麦杆编织到麦杆画,在我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朱氏麦秆画记录和反映了“湖广”移民入川之后生产、生活的历史,体现了“湖广”移民顽强、坚韧、扎地生根的拼搏精神。画上的诸多元素都是表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展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县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载体,是富有多种价值的工艺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

朱氏麦秆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它色彩逼真,雍容华贵,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按作品内容分为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亭台、楼宇等六大系列。

《迎客松》 (熊波 摄)

朱氏麦秆画传承人朱正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麦秆画,在祖辈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利用麦秆天然的颜色和质地,从传统单一的平贴技法发展到多层次粘贴、浮雕立体式粘贴技法,并吸收贝雕、木刻、版画、剪纸、烙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经过割、漂、刮、碾、烫、熏、雕、烙等十多道工序,制作的古典人物系列、动物系列、花鸟系列麦雕工艺品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2003年至2016年,朱正发曾先后在厦门、昆明等地辗转传授麦秆雕刻工艺技术,培养了300多名麦雕人才。2019年,朱氏麦秆画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信息来源:上游新闻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27/437.html



上一篇: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再现植物新种——黄进报春
下一篇:解州关帝庙景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