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洪扎岩画观景台规划(3)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7 洪扎岩画观景台交通组织图Figure 7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map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4 洪扎岩画观景台设计 中巴公路处于帕米尔高原腹地,气候环境恶

图7 洪扎岩画观景台交通组织图Figure 7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map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4 洪扎岩画观景台设计

中巴公路处于帕米尔高原腹地,气候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山势陡峭险峻、生存条件苛刻。因此,观景台的具体设计在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进行建造,使观景台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且利于后期的管养维护(见图8)。

本项目所在位置周边植被稀疏、山坡基本为裸露岩石,人工干预难以给植被创造持久的生长环境。因此,本观景台不考虑植被的恢复与利用。

4.1 广场设计

图8 洪扎岩画观景台鸟瞰图Figure 8 Birdview map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广场为本观景台人流集中停留的区域,根据现状选取两座山体间、紧临洪扎河的平地设置供观景的广场(见图9)。可观四季水位变化悬殊的河景、东西两侧历史悠远的岩刻、河对岸恬静舒适的当地乡土生活景象、西侧数座七千多米高海拔的雪山山峰、河对岸西北侧山坡上富有浓郁藏式建筑风格的洪扎王宫等。

考虑到游客对岩刻内容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广场内设置一座用当地石材雕刻的解说牌,介绍岩刻的来龙去脉以及主要岩刻图案和内容的含义,让游客了解到该地区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重要影响区域之一,以及当地人对北山羊的重视和依赖。广场上设置石质的坐凳供游客休憩所用,在靠近岩刻一侧用石质的栏杆进行保护使其在观景过程中免于受到人为破坏。靠近洪扎河一侧保留现状零散的碎石,取消临河栏杆的设置,给游客创造自然融合的观景空间。广场上的构筑物包括解说牌、栏杆、坐凳、铺装等均采用当地随处可见、经适当加工后即可用的石材进行构筑,既不破坏场地的原生环境,又可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观景空间。

图9 洪扎岩画观景台——广场效果图Figure 9 Square simulate map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4.2 游步道设计

游步道是观岩刻内容的线性走廊带(见图10),沿着岩刻山体的走势顺沿并串联整个观景区域,游步道宽1.8 m,供三位成人并行穿过而不嫌拥挤,可解决三五成群观岩画的需求以及对面游客的通行需求。在游步道两侧设置不同颜色的平道牙,以区分游步道空间与隔离带、岩画保护净空区域。游步道一侧为岩刻区域,另一侧为自然散置的景石,景石上雕刻对面相应区域岩刻内容的解释,从而使观晦涩难懂的岩刻与深入了解岩刻内容相得益彰。

4.3 雕塑设计

为了呼应当地自然纯朴、世外桃源的生活形态,观景台内尽量少设置雕塑小品,即使设置,也以不张扬、不突兀为原则,选用当地丰富石材适当加工,以满足雕塑小品的基本功能,从而创造出与周围环境更好融合、利于管养的观景空间。

本观景台唯一的雕塑即是广场上的石质解说牌(见图11),解说牌设置两级逐层缩小的底座,底座颜色由下往上依次为黑色、灰色,深色的底座庄重沉稳,与周围厚重的山体营造的氛围相呼应。解说牌主体为灰白色花岗岩,刻字部分为白色花岗岩,浅色调的牌身营造轻松的识读气氛。尺寸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2.3 m 的高度使观赏者在舒适的抬头幅度范围内阅读到解说牌内的全部内容,1.2 m 的宽度可使观赏者不挪步即可阅读完全部内容。

4.4 附属设施设计

在确定附属设施的形式和材质时,设计人员对洪扎地区的建筑形式、室外家具进行了充分考察和研究,发现当地人对丰富的石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建筑以石头+木材的形式进行构筑,街道铺装均以当地石材进行拼切和铺砌,围墙以各种形式的自然状石材进行码砌,家门口或者街旁杏树下的座椅均以当地石材进行堆砌,一切均以纯天然的形态呈现,不矫揉造作、不突兀奇怪(见图12)。因此,本观景台的雕塑小品和其余附属设施均以当地石材为原料,进行适当加工以满足各自的功能需求,其余附属设施包括坐凳和栏杆。

图10 洪扎岩画观景台——游步道效果图Figure 10 Byway simulate map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图11 洪扎岩画观景台——解说牌效果图Figure 11 Script description sign of rock caving view point in hunza

①坐凳。

图12 洪扎地区街景Figure 12 Street landscape in hunza village

坐凳尺寸的设定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以高0.45 m、宽0.5 m 为基调,设置0.6、1.2、1.8 m共3 种长度迎合不同人群的休憩需求,使各类人群在观景和休憩的时候均能找到让自己最舒适的微空间。坐凳摆放位置充分考虑行为心理学原理,均靠山面向广场,后面高大的山体给人安全感和庇护感,前面广场使休憩者能够洞悉活动区域的所有情况,使休憩者乐于利用这些坐凳进行休憩。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613/1525.html



上一篇:浅谈航海类文化遗产对于海洋文化遗产的再认识
下一篇: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功能及价值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