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乡村不能遗忘老房子(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荆楚家学第一村”鄂东大别山区三里畈镇张家冲把老房子改造成书院,古老的“开笔礼”仪式引人瞩目。身穿汉服的数十个萌娃,正衣冠、敬拜孔子、朱

“荆楚家学第一村”鄂东大别山区三里畈镇张家冲把老房子改造成书院,古老的“开笔礼”仪式引人瞩目。身穿汉服的数十个萌娃,正衣冠、敬拜孔子、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敬茶拜亲、书写“人”字,开蒙启智,接受国学洗礼。

名为“丁豆府”的小院,也是老房子修葺改造而成。小院主人传承家传豆腐宴秘制法,用最原始的石磨,磨出了美味可口的豆腐脑、豆浆。

走进张家冲,古老的印记随处可见,让人流连忘返。

张家冲古称苍葭冲,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出过一名进士、一位武举人、十多个秀才;这里自然风光优美、遗存遍布。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两座古祠堂,古民居、古井、古城墙、古庙、古墓群错落其间。有百年以上古树48 棵,最长树龄近500 年。张家冲村作为“荆楚家学第一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日渐增多,他们成功开启的“文化小院”运营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工程。这个村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荆楚家学第一村”的功能定位,坚持文化为魂,修复传统,复兴文化,唤起了群众传承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让“乡愁”落地。

乡村是什么

乡村是什么?

乡村是采菊东篱下?

乡村是幽兰生前庭?

乡村是陌上缓缓行?

乡村是狗吠鸡鸣地?

笔者给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燕儿谷景区写了几句“广告词”——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燕儿谷景区茶梅绽放,游客漫步林间小道,往来于花丛之中,尽情感受着春天的勃勃生机。有的游客还饶有兴致地体验手工制作,或骑马驰骋一览奇山秀水。徜徉山水之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想必“乡村是什么”的答案,已悄悄进入人们的视野和脑海里。

去年12 月10 日,“2019 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湖北营”扎根燕儿谷,让来自马来西亚的63 名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的乡村之美。

在燕儿谷,面对一排排土坯房,孩子们的目光里流露出惊讶。领队黄新城说:“这是天然的房子,比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好多了。”在燕儿谷的茶梅小镇和工匠学校,营员代表蔡凯航多次拿出手机拍照,感慨地说:“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山村,美得不可思议!”明媚的阳光下,鸟声啁啾,寻根之旅的华裔青少年们迎来了新的一天。课堂之外,无论是知识还是感情,都伴随着“寻根”的脚步而加深。

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汩汩喷涌的山泉水,营员代表李昂霓突然问:“这水能喝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马上从泉眼中灌了一瓶泉水,喝了一大口,连说:“真甜,我还要灌些泉水带回家去。”

蓝天下的碧瓦朱墙、铜门木椅,这一幅幅从未见过的画面,还有手工打糍粑、磨豆浆、做陶艺、滚铁环、踩高跷等体验活动,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看着那些原始的物件、巧妙的雕琢、精细的手工,少年们除了惊叹,作为华人的骄傲也油然而生。

茶梅小镇、茶梅园、乡村工匠学校、小香薯种植基地,精心设计的寻根路线,从夏商周人类聚落遗址、晋代宋代摩崖石刻、太平天国古城墙、京剧鼻祖余三胜故里,到农耕文化、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中国梦,这些话题跨越数千年历史,融汇在大别山的文化画卷中,在海外华裔青少年们面前徐徐展开。

见证了这些因“老房子”而兴的乡村样板,笔者认为,谁利用挖掘好了“老房子文化”,谁就棋高一着,在经济发展中胜出。

“老房子”烙上文化印记,更能焕发乡村活力。中国的乡村建设,“老房子”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助推剂。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319/1016.html



上一篇:作为城市记忆的文化遗产空间传播研究以连云港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下陕西文化遗产影视作品版权运营研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