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乡村不能遗忘老房子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乡村不能遗忘“老房子”! “老房子”是“古董”,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古董都“丢”了。 “老房子”是文化遗产,现在的乡村,很多文化都“跑”了。 “老房子”,承载着乡音

中国乡村不能遗忘“老房子”!

“老房子”是“古董”,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古董都“丢”了。

“老房子”是文化遗产,现在的乡村,很多文化都“跑”了。

“老房子”,承载着乡音乡愁,诉说着乡村往事和风土人情。

笔者所居住的鄂东大别山地区乡村,能看到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钢筋水泥建筑屹立在乡村,与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氛围相去甚远。

科学合理地保留老房子,让古老的遗存和记忆焕发出勃勃生机,考验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乡村治理的水平。

乡愁是什么

一次经历,让笔者对乡愁的渐行渐远产生了担忧。

那天的情形是这样的——

笔者驱车前往盛产“罗米”的鄂东大别山区大河岸镇花银岩村,一睹“贡米”风采。

“贡米”有段红得“烫手”的历史,传说乾隆皇帝吃过此米后觉其味鲜美,才御赐此米为“贡米”。“贡米”赢得了皇室青睐,却输在了市场上。当地人自产自种的谷和米从来不卖,好客的山上人家,来了贵客才会拿出珍藏的“贡米”款待。

走在花银岩村里,发现“贡米”的兴奋转眼间就被冲淡。古树、古屋本应随处可见,但村里很多老房子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幢幢现代化楼房,多少有些不协调的感觉。

花银岩不仅仅是“贡米”之乡,还应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花银岩村村支部书记余科汉看出了笔者的“惊讶”,他笑着说,村民在外务工赚了钱,就一家家盖起了楼房。笔者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可没有了老房子,就失去了时代的印记和乡村的味道,花银岩村丢掉了‘乡愁’,就会丧失新一轮发展的机会。”余科汉听了笔者的话也露出惊讶之色:“你说的机会是什么?”笔者回答:“这个机会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东风,东风吹来满眼春,花银岩失去了昨天,再也不能错过今天和明天了。”

每到一处老房子面前,笔者都会提醒余科汉,这间房子不能拆啊,你们要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工作,老房子留着是宝贝,将来会换来大把的票子。“嘿嘿,守土有责嘛,我就为他们守住老房子。”余科汉一点即通。

让人惊喜的是,村里的古树保存完好,每走几十米,就会看见枝繁叶茂的古树错落其间,树上还挂着“名贵树种”的牌子。余科汉说,村里现有这样的名贵树种达300 余棵。

“我捡到宝贝了。”一个9 岁的小朋友在老房子旁的古树下“淘”到一杆老式烟杆。还有一位村民“淘”到了一个年代久远、图案精美的茶杯。这两样发现引起了一行人的欢呼。

村民们没事的时候转悠一圈,经常能捡到一两样明清时期甚至年代更久远的“老古董”,余科汉打算动员村民们把捡到的“古董”保存起来建个“民俗博物(收藏)馆”,让外来的人了解花银岩村的悠久历史。

“老房子”是什么

“老房子”是什么?

“老房子”是地方文化之根,是地方民俗之魂,是乡村振兴之镜……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古巷、古井、古树,“古老”的印记在我们身边依稀可见。

“古老”的印记是历史,是文化,也是不可复制、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应充分整合、释放这些资源的能量,让其成为地域人文的象征。

浙江莫干山上,有些民宿客栈回归乡土味,设计者将废弃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改造,将当地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古朴建筑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成为诗意栖居的亮点,实现人与自然自由对话。

很多去过莫干山民宿的人,都能久久回味“老房子”的记忆和味道。

在老房子的改造中,合理利用被废弃的建筑空间,保留老建筑残墙木构的历史痕迹,对接自然的户外,构建具有现代理念的度假空间,帮助那些被遗忘的地方得以共享,营造出私密、幽静、古朴、素雅的休闲意境。

浙江莫干山民宿

在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三里畈镇錾字石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柿树有3000 余株。最大的一株甜柿树,就在三里畈镇毛家咀村扁担坳,树的胸径达75厘米,树高15米,冠幅14米×14米,丰年仍可产甜柿750 公斤。每年甜柿节期间,前往当地观光和采摘甜柿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很多游客眼里,屹立数百年硕果满枝的古树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活文化”的象征。

全域旅游时代,一段古墙,一块石头,一棵古树,都是鲜活灵动的旅游资源。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319/1016.html



上一篇:作为城市记忆的文化遗产空间传播研究以连云港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下陕西文化遗产影视作品版权运营研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