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革命历史歌曲集大家唱纵横谈(4)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千万青年,跟着毛泽东, 永远向胜利,永远向光明。 …… 50年代初,流行的青年歌曲很多,如《青年进行曲》《华北青年进行曲》《东北青年进行曲》《

千万青年,跟着毛泽东,

永远向胜利,永远向光明。

……

50年代初,流行的青年歌曲很多,如《青年进行曲》《华北青年进行曲》《东北青年进行曲》《青年前进曲》《国际青年进行曲》《民主青年》《前进!中国学生们》等。而刊于《大家唱》第一集的《我们是民主青年》(希扬词,马可曲),则是当时青少年最喜欢、流传面最广的一首。此歌旋律活泼,节奏明快,富于时代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纯洁赤城、忘我的奉献精神和火一样的激情。其旋律和歌词十分契合,回忆当年“五四”青年节会场上此起彼伏的动人情景,至今仍让人热血澎湃。

另外,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歌颂共产党、歌颂毛泽东、歌颂新生活的歌曲,清新、流畅、优美,也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年青的朋友赶快来,

忘掉你的烦恼和不快,

千万个青年一个心,

唱出一个春天来。

西边的太阳下山啦,

东边月亮爬上来,

从黑夜直到天明,

快乐歌声唱不完。

这是1948年国泰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江南春晓》的插曲《唱出一个春天来》(任策词、曲)。这部影片虽然拍于解放前,其公映时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公映后,受到各界广泛好评。特别是由任策作词作曲的这首歌(刊于《大家唱》第一集)一下子赢得了青少年的欢迎。青少年的心和时代同一个节奏,很长一段时间,教室内外,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再到晚自习,只要大家在一起,有人起个头,清脆的歌声立刻响起,学生唱、老师唱,此起彼伏,回声嘹亮……几十年过去了,那童年的歌声,那难忘的“影像”,依然历历在目,令人心情激荡。而《大家唱》(第二集)所刊《江南春晓》的另一首插曲《山那边吆好地方》(作曲普萨,原名罗忠龙)亦曾热唱一时。

《大家唱》还选进了一批外国歌曲,特别是苏联的著名歌曲,如苏联国歌、《祖国进行曲》《哥萨克之歌》《世界民主青年进行曲》《保卫和平歌》《喀秋莎》等,也是当年传唱很广的歌曲。

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文艺批评及其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之歌》刊于《大家唱》第三集,同名作两首,一首是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一首是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后一首于1941年在《晋察冀日报》发表后,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一时流行,1950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中,曾居排行榜第三位。195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人民音乐家周巍峙的文章:《略谈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创作》,《人民音乐》于1951年3月进行了转载(详见《人民音乐》第二卷第一期第58-59页),文中对第二首《毛泽东之歌》张春桥的词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文章认为:“我们的诗人和音乐家也写了不少歌颂毛主席的歌曲,这些歌曲有的已在广大群众中流行。但在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当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的《毛泽东之歌》,词中虽也说明了毛主席刚毅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但他所选取的形象是暴风雨中的‘海燕’是‘黑暗无边,夜雾茫茫’,对伟大领袖与迅速发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绘。……虽然这个歌曲是十年前的创作,在新解放的城市中,也曾为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所欢迎,但从整个思想感情来看,却和现在的人民离很远了。”在这之后,1951年2月25日出版的《文艺报》第三卷第九期发表咏群的文章《从〈毛泽东之歌〉谈起》,从曲调到歌词对其逐段进行了分析批评,作者指出:“我最初看到这首歌曲是1944年7月,而这首歌曲的产生却比这个时候还要早得多。它是在晋察冀边区创作的。当时这首歌曲并不怎么流行,还没有在群众中发生作用。它的流行是在北平解放以后,由全国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的敬爱,于是饥不择食的在热情的青年学生当中流行起来。”作者通过几个共产党员致上级的信件,表达了对《毛泽东之歌》的批评意见,认为其 “表现的感情非常不健康,消极沉郁,让人在感情上受到沉重的打击”。《文艺报》还在咏群的文章前加了“暗语式”的一段话,指出《毛泽东之歌》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这首歌曲的感情是非常不健康的。咏群是谁呢?查阅《人民音乐》第二卷第三期(1951年5月5日出版)第64页“读者·作者·编者”栏,该杂志编辑部对河北沧县专区文工团读者毕干的一封来信,这封信中有一段话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周巍峙同志主要谈的是歌词的空洞,缺乏热情,很不生动,但未谈及曲调,所以不能认为是和焕之同志的意见有重要分岐。”看来,咏群即音乐家李焕之。1951年3月11日,张春桥通过《人民日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完全接受周巍峙的批评,并建议立即在全国停播、停唱、停止发行这首歌曲。《人民日报》也表示赞成这样的处理。这种尖锐的批评精神,也是革命文艺留给今天文艺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313/981.html



上一篇:爱丽丝沃克日用家当对汉绣活态传承的启示
下一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与文化自信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