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蜕变与重生 ——探寻岫岩玉雕发展脉络(5)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柳宗悦.工匠的自我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3]杭间

[1]柳宗悦.工匠的自我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5]李炎.再显与重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当下性[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6]王时麟,等.中国岫岩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曹天慧,张家铭.岫岩玉雕设计研究[J].艺术评鉴,2017(15):149-151.

[8]朱怡芳.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2):114-118.

[9]李长春,魏傲雪.浅析中国传统玉文化[J].大众文艺,2011(24):174.

[10]郭书宁.玉雕工艺与民俗生活[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1]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12]荆雷.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13]蔺小清.中国玉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J].才智,2018(32):206.

[14]吕品田.手工劳动的当代诉求[J].美术观察,2004(2):6-7.

[15]吕品田.重振中华手工[J].装饰,2007(8):8-9.

一、玉雕的“工”与“艺”(一)巧夺天“工”《说文解字》中有言:“玉,石之美者。”玉石所凝聚的宗教、君权等,使之成为“国之魂魄”,这就是中国的宝石,不管是收藏还是佩戴,玉石依旧是人们当之无愧的选择。玉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追求,工艺的巧夺天工,混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夏始之初,青铜器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工具的产生。雕刻工具改变了玉石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一种延绵、坚韧的效果。之后铁器时代的到来,出现了铁制砣具,无论在硬度上、准确度上都比青铜砣有所提高。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匠人们在工具进步的基础上,加之娴熟的琢玉工艺,使得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图案清晰、精准,线条粗细分明、婉转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秦汉时期,社会环境的粗放使得匠人更讲究“大刀阔斧”,线条刚柔并济,摒弃细节,注重形象的神韵与气势。至隋唐时期,随着盛世的到来,玉器制作也达到了历史巅峰。元明时期,由于统治者重武轻文,反映在工艺品上做工略显粗犷,缺少细节的描绘。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精巧绝伦,受世人瞩目。玉器雕琢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工艺、制作规模抑或是种类来讲,都是玉器工艺的鼎盛。中国制作玉器历史悠久,繁琐的工艺至今已然成为博物馆馆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玉器馆内,收藏了一套清朝光绪年间绘制的古代制玉工艺流程图,在古代,工具不发达时期,人们的智慧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以柔克刚。在解玉砂中加入水,看似柔软,实则无坚不摧,在相生相克中得到新的生命。后来为达到工艺的精益求精,出现了水凳,通过脚蹬来拉动木轴,再加上锋利的器具完成制玉工艺。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玉器不胜枚举,而且工艺复杂、做工精细,优雅造型的背后都沉浸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在“琢玉”中,首先要打磨掉玉料的外皮,勾勒出大致的轮廓,由于玉石的原料价值不菲,因此这一步至关重要,必须要把材质最好的部分完美保留下来。磨玉耗费了匠人大量的精力、耐力以及韧力。中国古人手工制玉的技法,相比其他手工艺来说是最难的,随着现代机器设备的出现,纯手工技法已经成为绝代技艺。玉石雕刻作为一门独立系统是由众多技艺作为支撑的,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镂空、俏色雕、花下压花、线刻、抛光等。《祈年殿》 王云岫/作对于岫岩玉雕来说,素活是其灵魂所在。素活作为一项玉雕技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活这项技艺的发展达到历史巅峰,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掌握素活的手工艺人。由于工艺精湛繁杂,且对原料要求较高,也因此成为岫岩玉的一张“名片”。传统素活结合当代艺术审美,不但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而且饱含古拙艺术风格。非遗传承人王云岫自小便师从名家,几十年的从业经验已经让他与素活工艺有了心灵相通的能力,他的成名作《祈年殿》斩获各项大奖,使用素活技巧,以祈年殿为对象,创造出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素活工艺塑造出来的作品平衡稳重、古朴典雅。作为素活工艺的传承人,王云岫的作品散发着智慧与创意,他已然将素活工艺作为一种媒介,向众人传达着他对玉雕本质的理解。由于工艺复杂且对玉雕师傅的创作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素活在传承过程中也是非常艰难,古老的工艺在玉雕行业的发展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使得素活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手工艺行业的魅力所在。(二)玉石文化的“艺术性”从懵懂的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到帝王专政的封建社会,由于玉石的特性和稀有,与石器等在性质上便有了区别,它们成为统治者威严、能力、思想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玉石被时代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对玉石来讲,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内容,而对拥有者来讲,个人感受积淀了更多想象和理解,他们互相被需要,促进了玉石在中国文化中强大的生命力。玉石文化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位置,也因此被沿用至今。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框架,对于玉器的使用也是呈“金字塔”分布。除了权力的象征,玉石还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品质,用来指代君子品好。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内涵的民族,玉石也因其特有的“内在美”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道:“一种宗教信仰、一种哲学思想、一种艺术风格、一种社会制度,在其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既发生了种种变异,又保持了某些共同的主题,共同的渊源,相近的表现方式和出发点,从而它们的各种变体之间仍有一条共同的连锁联结其间。”①朱怡芳:《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的“玉教”是一种特殊信仰,无论是民间神话还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玉文化在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即使生活方式已然发生改变,玉石背后的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二、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中的现代工艺(一)代表性流派及其风格特点传统是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理性所在,玉石所展现出的经典之美是积累已久的传统的杰作。随着现代审美的逐渐变化,玉石的造型种类和工艺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从封建社会时期的宫廷艺术逐渐世俗化,没有神权宗教的浸染,也没有达官贵人的尊崇,玉石开始成为平民化的物品。在玉石市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按照玉石种类、风格特征和雕刻手法分北派、海派、扬派和南派。地域性和民族性是玉石的灵魂所在,各个地方的独特材质与工艺杂糅进文化习俗中,促进了玉雕的发展壮大。各个流派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北派玉雕极具北方厚重浑朴的地方特色,由于是皇家发展而来,作品中带着庄重严肃,写意传神的风格使得作者以轻松表现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岫岩玉雕从属于北派,显而易见的宫廷特色:浑厚气派却又不失精致。因材施艺以及对玉料本身不同颜色的巧妙运用,俏色处理是岫玉玉雕的文化精髓。完美无瑕的玉料世间极为罕见,技艺精湛的玉雕艺人往往可以利用瑕疵化腐朽为神奇。“南派玉雕”顾名思义,以中国南方城市为代表的玉雕流派。广东、福建等地深受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牙雕、木雕工艺盛行,当地的这种消费文化驱使着透雕、镂空工艺的蓬勃发展。为了追求玉质纯粹,往往不惜废料而求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所谓“天下玉,扬州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扬派玉雕的发展。扬州“山子雕”名扬天下,虽然曾因社会动乱而失传,但是近年来能工巧匠的逐渐恢复,又得以将这一“人间奇迹”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雕琢更细致,题材更广泛,且融合时代精神,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海派玉雕主要代表上海一带的玉雕风格,它的真正特点在于包容万象和做工精细,但难能可贵的是,海派玉雕“海纳”的背后,是由独立自主的灵魂做支撑的。不管从何处吸收精髓,经过融合表现出来的都是别有一番风味。当前,海派玉雕中最具特色和传统的炉瓶器皿类,也璀璨夺目,以端庄典雅的中国美享誉海内外。《法性长明》 张雪松/作(二)发展中的现代工具以及工艺古代琢玉工具——水凳,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砣具需要借助人力的往复拉扯印制出手工艺制作的特点:精致且唯一。高高的座椅映射出玉作行业的人文精神,帝王趣味笼罩着民间玉作,同样,无论是工具、工艺还是玉雕师,都是秉着认真求精的态度进行的。玉雕工具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完全是电动的工具,配合不同大小、尺寸和形状的砣,先勾勒出总体形态,最小的砣直径只有0.8毫米。虽然使用电动工具节省了体力,但是如果失手,错误往往是无法挽回的,而且与古代水凳制作不同,机械雕刻虽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电动砣具是单向运转,反而失去了人力操作的趣味性。“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刀刻、砍砸,工具在工匠的手中轻微地接触玉料,只留下粉尘飘扬在空气中。中国的古语:“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形容玉料被雕刻成为精美玉器的过程。玉石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材料,金属在表面根本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现代工具的砣都是硬度摩式10度的钻石粉制成,便捷的工具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起点。《哪吒闹海》 张庆东/作《秋之喜》(三)岫岩玉雕作品发展脉络在古老神秘的红山文化中,玉文化的发展震惊学术界,这也为岫岩玉的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岫岩玉作为支撑中国玉文化的四大主力之一,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对玉器需求的急剧增加促使岫岩玉雕产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岫岩县的玉雕厂已发展到1000多家,从事玉雕设计的人员数以万计。①曹天慧、张家铭:《岫岩玉雕设计研究》,《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岫岩玉雕发展以来,手工艺大师层出不穷。通过刻刀,将自己的想象物化表达出来,产生了琳琅满目的玉雕摆件。为了促进玉石行业的发展,中国宝玉石协会于2010年举办了玉星奖并延续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0届。纵观玉星奖,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是市场审美的发展过程。1.人物佛像雕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中国雕塑的中心位置。它所表达的是中国古典艺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独特审美倾向。佛教在中国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当越来越多的“新文化”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时,各个领域都随之产生变化。“以佛入玉”是佛教文化传播的有力途径,并表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延续百年的佛教人物雕刻在当今市场上仍然很受欢迎,且从天工奖和玉星奖的发展情况来看,岫岩玉雕的人物题材,选择佛教题材较多,在设计上依旧延续传统形式,没有过多的变化,但是随着工具的进步以及工艺的日益精湛,玉匠对于神像雕刻题材的领悟越发深入,在人物表达方面更加行云流水。2015年,获得天工奖金奖的岫岩玉雕作品《法性长明》,除去材质的楚楚动人,作者流畅的线条也给予了观音饱满的艺术形象,富有立体感、层次感,端庄典雅的情感流露,完成了作品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薄如蝉翼的飘带让人忘记了这是一件玉制品,任其散发着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人物题材在发展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由开始对神像的描绘,转而描写普通大众的生活,或是一个故事情节,或是一个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也与玉石的平民化有关,帝王意志已经完全消散,在其影响下的社会价值认同也随之减弱,玉石承载了多元化的精神内涵。当出现差异时,行业的求生欲望就会迸发新的创造力,如此,玉行出现了更丰富的力量。例如,2019年玉星奖作品《哪吒闹海》,是以一个具象的故事镜头,将欣赏者瞬间拉入故事情节里。这件作品先后斩获了天工奖金奖、玉星奖金奖,以创意为起点,加上巧妙工艺的润色,手工艺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更可贵的是蕴含的精神文化。2.动物动物题材是玉雕界经久不衰的存在,这类题材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景。用玉雕去表达动物,既浸染着人们的民间信仰,又传达了人们敬畏自然的虔诚。纵观动物题材的发展,不管是工艺还是形式都有很大改进,从二维到三维,从临摹现实到幻想世界,从小说题材到动漫人物,从写实到抽象,在工艺上与人物题材一样,经常采用圆雕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动物形象都是使用俏色雕来处理,这也是最能考验手工艺人对于玉料的掌握。在近年来的岫岩玉雕作品中,随着当代艺术美学的倾注,影响玉雕界的许多新生力量开始崭露头角,各领风骚。3.花鸟花鸟题材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将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共同指向使得这一主题在沿袭数千年后仍旧蓬勃发展,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花鸟类题材的玉雕都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往往这类艺术品塑造会综合多种雕刻手法,才能呈现出一件完美的作品。当一块籽料完成艺术蜕变后,也就得到了一个象征性的精神指向:手艺人情感的外化表现。2019年玉星奖获奖作品《秋之喜》,作者巧妙地运用玉石本身的颜色雕刻出黄瓜的造型,与之前花卉题材相比,开始出现描绘生活中的小事物,小到平时可能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又十分具有代表性。与之前的“富贵吉祥”题材相比,这种新颖清新的题材也会使欣赏者眼前一亮,别有一番风味。获得2019年天工奖金奖的作品《国色天香》,无论从寓意还是技法都实至名归,虽然题材传统,但是作品布局错落有致,创作者用写实手法描绘了一幅层层叠嶂的花,造型丰满,具有强烈动势,体态玲珑且独具生机盎然的气氛。《国色天香》《长城》这类花鸟雕刻的“富贵美学观念”迎合了传统玉雕中的很大一部分市场,虽然大多数还会从中国古画中寻找素材,且现在发展已然十分成熟,但是玉雕大师们仍旧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为玉雕的发展寻求更宽阔的路径。2019年,岫岩县政府联合多位玉雕大师联手打造了大型玉雕作品《长城》。它代表着岫岩玉雕的最高水平,结合多种雕刻手法,惟妙惟肖,表现出磅礴气势。风景题材的变化不大,但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发展、工具的进步,雕刻工艺越来越精细、繁杂,甚至叶脉都清晰可见。精细的刻刀有利于手工艺人精准的雕刻细节,也坚定了岫岩玉雕的写实路线。(四)重生:岫岩玉雕的新发展玉石一直是国之珍宝,由于市场定位以及特性,玉石的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这对打开玉石市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不管从工艺上抑或是雕刻题材上,都应该是创新的侧重点。岫岩玉雕大师唐帅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直走在市场前端。他敏锐地察觉市场走向并及时结合自己的作品,推陈出新。在一次走访中,笔者有幸到唐帅博物馆,其中作品不同于市场的玉雕摆件,主题新颖、构思巧妙、工艺巧夺天工。他的作品并不是有多么精细、繁杂,甚至出现了“大刀阔斧”的几何形动物造型,这在玉雕作品中是少之又少的。在2016年的天工奖中,唐帅以“水”为主题,设计出一组玉雕作品,向欣赏者呈上一份新奇的视觉体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水的澎湃姿态,就像在慢镜头下的一个真实场景,从工艺上来讲,运用俏色雕,没有细致入微的雕刻,没有过多繁复的装饰,既有江海的澎湃之感,又有溪流的潺潺之声。从题材来讲,“水”是生命之源,而且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式表达,五件作品的形状是“CHINA”的变形体,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唐帅的作品题材广泛、新奇,一只鞋子、一串荔枝都可能成为他的创作题材。岫岩玉雕千年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全国玉石市场异常火爆的当下,却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岫岩玉雕在前几年为岫岩县甚至是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岫岩共有7座玉石矿,2115户玉石加工企业,7大玉器市场,3050户商业零售业户;年创产值25亿元,年实现利税5亿元①县委政研中心调研组:《关于推进岫岩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内部报告。,这足以表明,岫岩玉是为市场所接受的,只不过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与市场脱节。这种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混乱的原石市场极大地制约了岫玉价值的提升,其次残缺的产业链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运行,再加上市场规范不足,设计创意不新颖,岫玉市场想要“涅槃重生”,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题材的新颖对于岫岩玉雕发展来讲是命脉所在,唐帅宏润公司的玉雕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这与新颖的题材有很大关系,不同于市场上的陈旧主体,很容易被新兴市场所接受。由于玉的市场逐渐趋向平民化,决定了玉雕的题材不能只是单一的求富贵、保平安,我们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更喜欢雕刻日常生活的常见物品,如玉雕大蒜、白菜等。这在之前都是很少出现的题材,现在却深受市场欢迎。笔者在岫岩实地调研中了解到,限制岫岩玉雕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化的影响。传统手工艺在机械化的今天仍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是,现代人匮乏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情感补充。时间维度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还有面对生活重压的都市人群。手工艺的精神实质承受着产业化发展的冲击,事实上,不管是制作过程还是最终成品,手工制作在当前社会中是一个充满仪式的代名词,是增加物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岫岩玉雕行业来说,高端市场并不受影响,依旧是手工艺人的仔细打磨,日复一日得到的珍品,但在中低端市场中,由于产业化的盛行,则充斥着粗制滥造,这也成为玉雕业未来长足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匠艺角度来讲,“装饰”是增加物品附加值的最好途径,岫岩玉雕被赋予的更多“附加值”中,既有南派玉雕的优雅传神、海派玉雕的精益求精以及扬派玉雕的细腻秀美,为北国简约大气的豪放气概注入新鲜血液。在题材上,与北方相比,南方的抽象美学运用得更为广泛,往往结合禅宗文化,营造诗意的氛围。社会在发展,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在进步,在大众看来,有些装饰并不需要具体的形象。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是一个抽离的过程,就需要传统手工艺人的观念转变。玉器作为一种人造物,不仅包含着技术与工艺方面的成果,还是人们价值观的外化,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决定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根基部分,世人对于玉石的肯定,不仅在其宝贵价值上,更在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上。新世纪手工艺的价值趋向在转变,工艺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供人欣赏的一件艺术品,与现世交融的工艺品才具有其自身价值,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这种传统技术与当代美学思想的矛盾体现在现在的玉器市场:不同人群对于工艺品的接纳度。在技术精益求精的发展中,纳入新时代的美学思想才是扩大受众范围的主要点。从匠心的角度来说,创作主体是玉石产生更多附加值的关键所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市场的利润诱惑无疑是消磨匠人耐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权衡市场和创造性就成为问题所在。《蒜》《CHINA》日本著名“民艺运动”创始人柳宗悦先生曾经说过:“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空虚……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整个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①柳宗悦:《工艺文化》,徐艺乙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传统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保持理性的中坚力量,工艺所带给人们手作的快乐也是极大的精神满足,在不断地反复创作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人类思想从活跃到成熟再到稳定的过程,这种“心手合一”的精神体悟是冷漠机械丢弃掉的。卢梭曾提到“在人类所有一切谋生手段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②杭间:《手艺的思想》,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劳动是人类证明自己的最佳方式,同时人类可以释放能量,实现目的。人类在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是主体意识外化的表现,并且凝聚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块玉石,加之手工匠人的精心雕琢,初具血肉,凝聚魂魄,完成工艺的蜕变,玉石被赋予的人文意义是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归根结底,是手工艺人的创意赋予了玉石价值。这种创意是匠人观念的外在表达,当这种不可言说的想法化为客观事物被人们所接受,这就是一件美的作品。参考文献:[1]柳宗悦.工匠的自我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2]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5]李炎.再显与重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当下性[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6]王时麟,等.中国岫岩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曹天慧,张家铭.岫岩玉雕设计研究[J].艺术评鉴,2017(15):149-151.[8]朱怡芳.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2):114-118.[9]李长春,魏傲雪.浅析中国传统玉文化[J].大众文艺,2011(24):174.[10]郭书宁.玉雕工艺与民俗生活[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11]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12]荆雷.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13]蔺小清.中国玉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J].才智,2018(32):206.[14]吕品田.手工劳动的当代诉求[J].美术观察,2004(2):6-7.[15]吕品田.重振中华手工[J].装饰,2007(8):8-9.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217/873.html



上一篇:浅谈传统文化遗产在创作中的应用与转换
下一篇:从淮剧《小镇》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