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古老智慧 启示未来发展(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青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4.0版本开始。潘伟说:“我们希望在整个领域进行一次迭代升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全链条。”通过此次升级,“价值链将从单一的

青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4.0版本开始。潘伟说:“我们希望在整个领域进行一次迭代升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全链条。”通过此次升级,“价值链将从单一的具体农产品进一步拓展到品种丰富、体验性强的产品。全国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实现共同繁荣、引领示范的新路径。”

紧跟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需要

在中心主任、院士李文华看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中国那么大,资源条件那么复杂,历史那么长。未来农业发展必须走多元化道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有必要将遗址研究与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探索中国农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农业是第一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袁力认为,现代农业也遇到了瓶颈在发展中,如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以及规模化、高产、单一作物品种的培育,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传统种质资源减少的应对, “当当代农业不能继续下去时,农业文化遗产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比如“我们说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文化遗传的发现和保护,让我们发现和保护及时保护许多传统农业品种,它们是农业的“筹码”,未来可能会发挥重大作用。”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李文华说:“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仔细梳理和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体系的一些机制。可以说,这些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互动、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典型意义。”

联合国大学前项目官员梁洛辉建议,应建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展示传统智慧。中国农业。通过与FAO合作,扩大该数据库,建立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耕作技术和模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生表示,地理资源研究所将进一步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发挥多学科优势,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他说:“我们的研究既要紧跟学科前沿,又要服务国家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遗产保护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 p>《光明日报》(2021年6月15日?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708/1594.html



上一篇:千年运河畔唱响船工号子 让运河文化遗产“活起
下一篇:6.1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睹九边重镇文化遗产,叹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