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民具的概念与民具志的基本框架与研究路径以贵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些年,跨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文化遗产研究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态势。在文化遗产研究框架下,民间器物研究是一个较为基础的领域。在我国的民间器物研究领域

近些年,跨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文化遗产研究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态势。在文化遗产研究框架下,民间器物研究是一个较为基础的领域。在我国的民间器物研究领域,分布着民俗文物、民族文物、民艺等核心概念和研究领域。民俗文物和民族文物突出器物的文博价值,从而将庶民日常使用的寻常器物排除在外了。民艺是国内学界从日本引进的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常用的民间工艺,由于其注重对民间器物审美维度的研究,也不怎么关注庶民所用的注重功能的日常器具。从学理上来说,日常器具支撑了庶民百姓绵延千万年的生产和生活,蕴藏了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无穷智慧,因而是文化遗产研究最基础的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历史观来看,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人民大众的历史理应得到较好地反映和书写,而日常器具便是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最好见证。因此,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日用器具理应得到切实的研究。

这里所论述的庶民的日用器具,或所谓的民间器具有一个颇具国际化的名称叫民具。在日本,民具学是和民俗学、民艺学并列的民间文化遗产研究的三大学科之一。由于民具学很好地承担起了民间文化遗产研究领域最基础的部分,建基其上的民俗学和民艺学才底气十足,三大学科协同,铸就了日本民间文化遗产研究的辉煌。许多日本学者认为,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多样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是天然的民具宝库,民具学大有可为。 相对于日本学者的盛赞和期待,我国的民具研究至今仍较薄弱,甚至还未提上学界的关注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谈民具研究,可能仍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就笔者来看,民具的性质,也就是民具是什么,可能是民具研究最基本的问题。即便是这样的问题,因为年代、文化、地域有别,也需要有一番新的检视。

一、有关民具概念的讨论

(一)日本代表性民具学者对民具的理解

“民具”一词是由日本民具学者涩泽敬三最先创用的,在此之前,日本学界曾用过“民俗品”、“土俗品”之类的词汇。涩泽敬三的定义见于1936年由日本“阁楼博物馆”编辑的《民具搜集调查要目》之中:“民具乃是‘我国同胞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采用某些技术而制作出来的身边寻常的道具’,‘它涉及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一切基于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制作和使用的传承性的器具和造型物’。”[1]这个定义对后来的民具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本馨太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民具定义:“民具乃是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因需要而制作和使用的传承性的器具,民具包括一切可能的造型物,它对于理解和揭示国民文化或民族文化的本质及变迁过程具有不可欠缺的意义。”[2]

民具学家宫本常一对民具的理解是:民具乃是有形民俗资料的一部分;民具是人们手工或使用道具制作的,而不是由动力机械制作的;民具是由民众基于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制作出来的,其使用者也限于民众;民具的制作不需要很多的程序,与其说它们是由专职的匠人制作的,不如说是由普通人在从事农、渔业的同时制作的;民具多由人手驱动;民具的素材主要有草木、动物、石头、金属、陶土等,原则上不包括化学制品;民具大都是一次加工而成,当包含复杂加工的情形时,也有由“能人”制作的。[3]

岩井宏实认为:“民具乃是身边寻常普通的道具,它‘涉及生活文化的所有领域,并能明确地显示出基础性的传统文化特质,是对于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及其历史变迁所不可欠缺的具体资料’。”[4]

以上四位学者的看法,基本代表了日本民具学界对民具的理解。这四种理解都是在一国民俗学的框架下展开讨论的,都强调了民具的传承性和寻常性。我们从此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民具学家对民具认识的逐步深化和细化的轨迹。涩泽敬三民具定义中具有民具的所有者比较模糊,我们从这个定义上看不出民具指的是中下层文化还是也包括上层文化。宫本馨太郎的定义指出了民具的所有群体——“一般民众”,这表明民具是中下层文化,不包括上层文化的器具,如宫廷用器和王公贵族用器。这个定义还强调了民具在揭示民族文化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与当时日本社会所经历的急剧变迁有关。民具在文化变迁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学说对后人启发颇大。宫本常一强调了民具的中下层文化本质,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民具的范围是“生产”和“生活”而不是模糊的“生活”领域。他还认为民具不包括由动力机械制作的器具。相比前两者,宫本常一的定义中没有“造型物”一词。“造型物”可以是器具,也可以是建筑或设施。我们知道,在民具的研究中很少会涉及到建筑,建筑文化是一个和民具文化并列的学术领域。宫本常一的定义使民具的范围更加明确了。相比于前三者的民具定义,岩井宏实则更强调民具传承的精神性和民具的资料价值。他认为民具的实用性可能消失,但是民具中所蕴含的民众智慧却不会轻易消失。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712/1605.html



上一篇:在他们消失之前蒙古金雕猎人
下一篇:英雄祖先与边疆家园壮族与岱侬族的侬智高信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