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探析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正义问题(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实现农村生态正义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把实践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统一起来了,无论农村生态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都是产生于人的实践当

三、实现农村生态正义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把实践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统一起来了,无论农村生态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都是产生于人的实践当中,要想变革生态非正义的状况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我们要把马克思关于生态正义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贯穿于农村地区生态正义实现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等的完善,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生态正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农村生态正义,是社会正义和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1.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农村地区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着眼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压,首先要调整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融入循环、可持续、绿色等发展理念去改善落后的产业。统筹好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的关系,做到相互渗透、相互助力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企业要努力革新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把农村地区的产品通过再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开拓网络销售等方式推销出去,带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发展,从源头上防止对农村地区生态的破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承担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活的人民应尽的义务。为了维护农村的生态正义,应该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高质量的产品生态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合理协调农村地区的分配制度,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正义。实现社会正义的前提是实现生态正义,要加大农村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特别是承受着生态破坏带来的巨大生计影响的人群,防止农村的弱势群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再次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恶化。

2.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资金稀少、技术落后等情况,更加需要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帮助,缓和农村地区经济和生态的紧张关系。为了更好实现农村的生态正义,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村地区人们的积极性。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优惠、财政支持、税收补贴帮助企业发展生态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适当引导民众消费绿色产品、生态产品。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看,生态产品的生产催生了民众的消费动力,消费又反作用于低能耗清洁型企业的生产。政府要扩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落实乡村振兴的配套措施,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此过程要特别注意实现农村的生态正义,改变农村生态恶化的状况[3]。

3.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生态非正义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尚存在界限模糊的情况。农村地区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生态正义的保障制度,使环保部门、公众、企业多方参与监督管理。农村地区要解决生态正义问题,就要以现实的变化为依据,不断地修改补充法律法规,这是防范和治理生态非正义的关键。从立法上就要明确规定生态正义涵盖的内容,规定审批与管理部门的权责,健全部门之间联合联动机制,使农村生态正义的实现更加规范化。与此同时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要重视多渠道倾听农村民众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在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生态非正义的主体展开批评教育、经济惩罚甚至是刑罚。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加实现生态正义的透明度,鼓励民众监督生态非正义的行为,定时定点公开农村生态正义取得的成果。推行开发、保护、恢复、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4]。解决好生态正义问题,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4.加强生态教育

尽管我国一直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但是农村地区的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依然很薄弱。因此,要通过加强生态保护、责任、义务、危害的教育,加深社会各主体对于农村生态正义问题的认识。加强农村生态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开展生态教育。民众受教育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学校,学校应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自觉践行生态正义。二是社会生态教育。首先要帮助民众分析国情社情,了解所处的生态环境不仅与自己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影响后代的生活,应该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好农村的生态。其次要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众认识到有法必依。最后要普及生态消费观念,做到节约资源、绿色消费。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504/1297.html



上一篇:超越物化与自然存在环境哲学之概念内涵的再思
下一篇:基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