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王世襄吃葱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

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1990年6月30日,在为《学人谈吃》一书所写的序言《食道旧寻》里,汪曾祺透露:“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1991年,王世襄在《中国烹饪》第4期发表文章《答汪曾祺先生》,认为汪曾祺此说来自传闻,有点言过其实。他很谦虚地纠正道:“又说我提了一捆葱去黄永玉家做了一个菜,永玉说把所有的菜都压下去了。这是言过其实。永玉夫人梅溪就精于烹调。那晚她做的南洋味的烧鸡块就隽美绝伦,至今印象犹深。永玉平日常吃夫人做的菜,自然不及偶尔尝一次我的烧葱来得新鲜,因此他才会有此言过其实的不公允的评论。” 不过,这道令黄永玉当场拍案叫绝汪曾祺事后无比向往的“焖葱”,究竟是怎么做的?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十分好奇。王世襄不是饭店的大厨,也不是饭店的老板,对这一道传说中的名菜,并不守口如瓶,而是很大方很详细地介绍了这道菜的原料构成及制作过程。 这道菜准确的名称是“海米烧大葱”。 黄酒泡海米,泡开后仍须有酒剩余,加入酱油、盐、糖各少许。 大葱十棵,越粗越好,多剥去两层外皮,切成二寸多长段。每棵只用下端的两三段,余作他用。素油将葱段炸透,火不宜旺,以免炸焦。待色已黄,用筷夹时,感觉发软,且两端有下垂之势,是已炸透,夹出码入盘中。待全部炸好,推入空勺,将泡有海米的调料倒入,烧至收汤入味,即可出勺。此是当年谭家菜馆的金潜庵先生爱吃的菜,据说渊源于淮扬菜,不知确否。 王世襄特意提醒:“个人的经验是如请香港的朋友吃,海米须改为干贝。因为香港海味太丰饶,海米被认为不堪下箸之物,难免一个个抛出来剩在碟中。还有此菜只宜冬季吃,深秋葱未长足,立春后葱芽萌发,糠松泡软,味、质均变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喜欢美食者,不妨研究研究,找机会如法炮制一下,说不定这道菜会让家人和朋友对你刮目相看。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030/749.html



上一篇:儿童自然缺失症的现状及成因 ——基于河南省
下一篇:中国针灸学会等将于8月举行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