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与文化(3)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有些大学生妄自菲薄,嫌弃农村父母讲方言,嫌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习俗、优良传统等; 还有些人抛弃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有些大学生妄自菲薄,嫌弃农村父母讲方言,嫌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习俗、优良传统等; 还有些人抛弃自己的原有生活习惯,照搬别人的生活方式,如情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长时间接吻(这样说虽然有点落伍); 有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而不重视自己的元旦节、端午节等。许多大学生读书是为了跳龙门,摆脱过去的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农业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之一。目前农村缺乏20岁至45岁之间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人出国学习后,不愿意回国,改换自己的国籍。像这样不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热爱自己传统文化的人,很难想象会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

面对新时代,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强大靠的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铸就的这种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情感及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觉地认真地负起责任,努力把它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好。

四、总结

小说中主人公Dee对自己的黑人身份认同有所缺失,对黑人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在我国也存在着许多人对自己的文化不了解、不自信的问题,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有的人出国学习后改变自己的国籍, 甚至不承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是很不对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不倒,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千百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要共同努力让世界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华文化。

[1]温军超.从身份认同角度分析《外婆的日用家当》[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

[2]周述波.文化认同[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李洁平.《日用家当》中女性形象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者描述一个黑人家庭成员(妈妈、大女儿Dee和小女儿Maggie)对待外婆留下的日用家当不同态度的故事。小说中许多情节,尤其是围绕两床“被子”展开的争夺大战,意义深刻, 主人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保护、传承方式的理解对现实仍有着重要启示意义。[1]一、《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主要内容《外婆的日用家当》首先介绍一位黑人妈妈和其两个女儿的教育背景、性格、经历等。妈妈是一个普通黑人劳动妇女形象: 身材高大肥胖,生活俭朴,不讲究吃穿; 为了养家,经常干男人们干的重活。妈妈虽然没有文化, 但明辨是非,勤劳而富有智慧。大女儿Dee受过高等教育, 追逐时尚,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代表着现代黑人女性形象。母亲得知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即将回来时,非常期待。她和小女儿特意提前打扫了简陋的房屋尤其是院子,想象与女儿Dee相见的情景。妈妈希望她们的见面能像电视里的情景一样: 父母被接到演播室会见功成名就的儿女。妈妈渴望女儿能献给她一个拥抱、一个吻、一束兰花、一句感激的话(妈妈没有文化,但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为自豪。她甚至做梦都在想,希望听到主持人赞扬她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很了不起。)但妈妈知道这些都只是梦想,因为她知道Dee讨厌她们的房屋破旧简陋,嫌弃妈妈身材太肥胖,皮肤太黑, 嫌弃兰花太俗气, 嫌弃妈妈笨嘴笨舌,不善言辞。小女儿Maggie没有文化,不聪明且很自卑、认命, 但心地善良, 热爱黑人家族一切相关的人和物。故事接着叙述了关于Dee回来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1)Dee和男朋友的衣着打扮奇特, (2) Dee用妈妈听不懂的语言打招呼, 之后忙着给房子照相,却没有与妈妈拥抱,没有献给妈妈期待的兰花,没有一句感恩的话,(3)Dee的男朋友和妹妹别扭地握手,(4)Dee改名换姓,(5)Dee的男朋友来自农村却说不喜欢干农活和照看牛群, (6) Dee津津有味地享受妈妈做的每一道菜后,翻箱倒柜想拿走家里的传家宝——两床百衲被,但她的目的只是想把它们当装饰品,最后妈妈夺过百衲被交给了小女儿Maggie。二、《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的表现Myron, W. Lusting和Jolene Koester认为文化身份是个体对某种特定文化或民族的归属感。文化身份认同是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某种文化的一种共同认知。[2]小说中Dee 和其男朋友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是有缺失的,主要表现如下:(一)嫌弃自己的文化身份当Dee上大学时,妈妈送给她手工缝制的被子,她却认为太老土过时,怕被人嘲讽而坚决拒绝了。她虚荣心很强,从来不带朋友到家里来玩。因为她自己瞧不起那简陋的房屋: 没有窗户,低矮黑暗、连微风都吹不进屋里。当她们赖以生存的第一个房屋被烧毁时,妈妈认为Dee心里应该是高兴得想跳舞。她还嫌弃妹妹没有文化,嫌弃自己的妈妈身材不好,希望妈妈皮肤白皙,希望妈妈比别人强,能说会道,风趣幽默。(二)全盘接受别人的生活方式Dee接受白人教育后,有时候回家会读书给妈妈、妹妹听,强迫妈妈和妹妹接受白人的生活方式、虚假的谎言等。Dee的男朋友初次见到Maggie时,想行拥抱和握手之礼,但这并不是当时黑人的生活方式,是Maggie完全不能接受的,她紧张得浑身发抖、浑身冒冷汗,而且握手也不是Dee男朋友部落的生活习惯(部落的人们没有时间握手,他们每天都忙于农活,甚至要熬通宵保护自己的牛群不被白人投毒致死)。[3]可以说这个握手之礼是照搬了别人的生活方式。(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了解Dee的名字是每一代家人都使用的名字,可以追溯到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代表着家族的根和悠久历史。但是Dee不知道这些,错误地认为它代表着白人统治者对自己的家族的羞辱而极其厌恶。Dee对传家宝百衲被的历史也不了解。这两床被子是Dee的外婆用一块块的小布片拼起来,然后由Dee的姨妈和母亲两人在门廊的缝被架上缝制而成的。其中一床绣有单星图案,另一床是登山图案(这象征着劳动人民爱美之心和创造能力)。两床被子上都缝有从Dee的外婆在五十多年前穿过的衣服上拆下的碎片。还有一片来自曾祖父参加南北战争时穿的制服。这两床被子的历史就是这个家族的历史,是黑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子作为家族的遗产既代表这个家族又说明这个家族的构成,家中所珍藏的这两床被子实际上是家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些百衲被是家里几代人用旧衣服手工缝制而成的,象征着家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象征着温馨和谐的家人友爱以及劳动创造和节俭精神,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Dee” 这个名字象征着家族的根和历史,但她改掉自己的名字,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根和传统文化。Dee 这个名字代表着简单实用。 Dee换的新名字长而难拼读,而且还拼写错误,也表明她对非洲黑人的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她融不进非洲黑人同时又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Dee的男朋友说他不喜欢农活和照看耕牛,也是抛弃自己的传统生活的表现。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启示——树立文化自信(一) 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问题小说中主人公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方式的理解对现实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仍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不是已经过时,是否应该全盘接受,已经腐朽的东西是否仍要愚忠等问题应该弄清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应该保护传承。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的深刻变革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二)传承人应具备的资格一般来说,人们选传承人的标准是有高等学历、聪明、有能力的人,不管他爱好与否。但文中的妈妈没有这样做。因为Dee虽然接受了大学教育,但她摒弃了黑人文化遗产,已经“白人化”。她对自己的黑人文化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觉得不时尚还非常嫌弃, 更不知道如何缝制被子。她妈妈最后选择了没有文化、有点笨,但对家族文化十分了解、十分珍爱的小女儿。她记得每一个日用家当是谁做的,哪一年做的。记得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名字,祖母和姨妈教会了缝制被子的技术,她会永远把Grandmother铭记在心里。妈妈认为只有Maggie才了解这些日用家当里面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作者认为确定正确的传承人是极其神圣的重要的事情。当妈妈决定将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交给Maggie时,作者认为妈妈是在执行上帝的旨意。有人会说Maggie太保守,不可能很好地让其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但在她手里至少不会失传。(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Dee认为遗产就是遗产,与现实生活难以扯上关系。文化遗产只能当作艺术品对待,如果有人声称要使用于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老土、落后、过时的,要被人讥笑的。这也许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认为最好的传承是把它们当作装饰品或艺术品供起来欣赏。Dee是受白人民族文化冲击最强的一个女性,她不了解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一味追求白人的生活方式,用白人的观点观察世界,她着力模仿白人的各个方面,企图摒弃自身所具有的一切黑人特征。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最后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她认为遗产应该是挂在墙上的被子或放在凹室餐桌中央做装饰品的搅乳棒,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她只知道这些东西是祖先手工制作的,却不知道这些东西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一个不懂得这些东西背后价值的人,更不会把这些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去。妈妈和妹妹认为应该通过日常使用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它是祖祖辈辈世代遗传下来的,真正懂得这种文化遗产的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传承下去,珍惜它们,并将其世代相传。试想一下,比如我国的传统习俗龙舟节赛龙舟,如果我们不是一年一度进行实际的比赛,而是把龙舟放到博物馆,让人们来参观龙舟赛的传统文化,那么它可能永久传承下去吗?又比如我国的京剧、粤剧等等,应该让后辈们开口唱,表演,而不是把那些服饰、光碟等放到展览馆里让人们去观赏。对于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应该是日日使用、不断更新。(四) 树立文化自信 不可妄自菲薄我们不能像主人公Dee那样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反而认为自己的传统已经过时,不愿意深入了解,甚至厌恶、嫌弃,这样违背了教育的意义。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信。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历史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如今,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大批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了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民间艺术已到濒临消亡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有些大学生妄自菲薄,嫌弃农村父母讲方言,嫌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习俗、优良传统等; 还有些人抛弃自己的原有生活习惯,照搬别人的生活方式,如情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长时间接吻(这样说虽然有点落伍); 有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而不重视自己的元旦节、端午节等。许多大学生读书是为了跳龙门,摆脱过去的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农业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之一。目前农村缺乏20岁至45岁之间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人出国学习后,不愿意回国,改换自己的国籍。像这样不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热爱自己传统文化的人,很难想象会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面对新时代,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强大靠的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铸就的这种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情感及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觉地认真地负起责任,努力把它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好。四、总结小说中主人公Dee对自己的黑人身份认同有所缺失,对黑人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在我国也存在着许多人对自己的文化不了解、不自信的问题,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有的人出国学习后改变自己的国籍, 甚至不承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是很不对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不倒,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千百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要共同努力让世界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华文化。[参 考 文 献][1]温军超.从身份认同角度分析《外婆的日用家当》[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2]周述波.文化认同[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3]李洁平.《日用家当》中女性形象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016/666.html



上一篇:革命历史歌曲集《大家唱》纵横谈
下一篇:说“创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