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常态”下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 ——以孝义(4)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晋旅主编.山西故事民俗风物=Shanxi story books[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5,第17页 [1]项兆伦.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J

(3) 晋旅主编.山西故事民俗风物=Shanxi story books[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5,第17页

[1]项兆伦.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J].文化遗产,2017(1).

[2]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25 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3]孝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孝义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

[4]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

[5]黄旭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职责研究——基于杨柳青年画的调查[J].理论与现代化,2014(2).

[6]贺云翱.“新常态”下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认知[J].中国文化遗产,2015(1).

[7]孟萌.美术鉴赏[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40.

[8]晋旅主编.山西故事民俗风物=Shanxi story books[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5: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常态”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所遵循的一项新兴理念,无论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还是小微制造业的发展,都在与时俱进,提出与过去所不同的发展路径。关于“新常态”的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习近平同志考察河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自此以后,他多次就“新常态”的内涵与要求进行解释说明。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习近平同志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新常态”,那么必然有“旧常态”,对应着过去经济发展增速中不可持续性的因素与矛盾等等。所以,“新常态”要求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包容性发展,标志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一个新局面。虽然,在“新常态”的阐释中,并未明确提出“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路径,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以及重要指示中,都可以彰显“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贺云翱先生指出“文化遗产”是指由先人创造并保留至今的一切文化遗存。在他看来,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遗产以及文化景观类遗产等等(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通知中,对“文化遗产”有了明确清晰的定义,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这一提出,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一、国内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贺云翱先生《“新常态”下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认知》一文中,他仔细研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时下流行的“新常态”内涵,梳理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概括起来说,他认为文化遗产是国家走向未来的坚强基石;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特色化和谐城镇的必要力量;是国家“新常态”的特殊构成;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如此举足轻重,那么具体到当下国内的文化遗产产业具体地位如何?例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女儿城,原本是一个土家族“赶场相亲”的场所以及举行特定活动的地点,发展到现代,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成为受众人追捧的一个热销旅游市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带来经济效益,成为文化产业;又如当地的“土司城”,在对其城址进行修缮的同时,加盖了一些其他建筑,成为旅游地。四川的川剧晓喻国内外,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产业化发展及其与旅游业的融合,积极搭建线上传播平台。二、孝义皮影简要介绍孝义皮影早在2006就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属于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孝义皮影,是民间艺人雕刻并且着色的一种皮制品,其形状各异、颜色鲜艳丰富,与孝义当地剧种唱腔结合,并通过灯光与白色幕布相得益彰的投影以及幕后表演艺人的配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孝义皮影戏。十几年来,经过政府政策性的响应号召,以及当地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但是,在成功申遗后,孝义皮影的生存空间以及发展空间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路径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基于此,笔者对孝义皮影的历史脉络作一简单梳理概述,并探究孝义皮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便于对孝义皮影产业的长足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前瞻性思路。孝义皮影历史久远,据权威专家考证,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在五代以后宋金时期渐趋成熟。(2)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时有40多个表演班子。在清朝,曾经红极一时,孝义皮影还被皇上所喜爱,并且召集表演者宫中进行演出(3)。清同治末,陕西发生饥荒,一些当地皮影班子进入山西,并带来了纱窗碗碗腔影戏。山西人开始向其拜师学艺,陕西皮影班子便由此代开始定居于此,培养后继之人,发展成剧团在周边演出。因为表演者大都用孝义话进行表演,口音化较重,而且孝义艺人在继承学习时的革新,慢慢形成了具有独特本地韵味的“孝义碗碗腔”。它最初是用唢呐、笙、管来伴奏的皮腔艺术,演出时用麻纸糊窗亮影,俗称“纸窗腔”,因唢呐是主奏乐器,又称“孝义吹腔”。演出时间与农耕节令相反,通常农耕时节种地,农闲时节进行皮影演出,演出形式比较单一,演出地点也不是固定的,相对流动性很大,在各村各地流动演出。演出时多与木偶搭班,加上外部条件的限制,如皮影白天光线太强无法演出,木偶晚上太暗无法演出,这一来一去,长时间交融,逐步二者结合形成一整套的演出流程,组建成新型的表演形式,俗称为“小班子”。在民间流行的传统节日、婚丧寿宴等大型的节日庆典仪式都会邀请皮影、木偶艺人去演出,而且当时民众的娱乐活动也很单调,因此皮影、木偶的表演受到了人们的热捧,通常在前一年就预定了来年的演出,可见皮影与木偶在人们生活中蕴含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三、孝义皮影发展问题(一)孝义皮影的发展现状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的发展是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反映着乡民的民风民俗以及信仰、生活诉求,是农业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过多,急功近利的观念逐渐与之前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矛盾,导致传统艺术趋于失去一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古老的民间艺术面临“市场退化”“技艺失衡”“人才参差”“模式单一”等方面的传承窘境。市场退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多的追求西洋节日,而忽略了本土的传统民俗节日,导致民俗节日中的民俗仪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应的孝义皮影、木偶的演出市场受到了冲击,往日的热捧与今日的冷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社会现实不容小觑。另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表演的艺人有一种自我麻痹式的、故步自封式的满足心理,没有随着时代变迁、市场转换而对自己本身作适时的调整,致使这一民间艺术在文化市场的激烈角逐中逐渐丧失其优势地位,最终面临濒危以致消失殆尽的局面和困境。技艺失衡。技艺优秀的民间艺人或者传承人都是年迈的老人或者中年以上,普遍年龄较大,一些身体方面的不便等对技艺的传授带来相当大的阻力。年纪偏小的艺人由于欠缺亲自实战演出的经验,难于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领会技艺的核心谁在,技艺的精华之处依然被极小部分人掌握,导致技艺失衡的局面。据其他学者调查结果显示,皮影、木偶中表演人员年龄三分之二都高于45岁,年龄层次呈现老年化,不利于其长足发展。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工艺。皮影的制作步骤大致可分为:(1)起稿描样。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设计图稿将所雕刻的皮影在图纸上画出,并加以雕刻。图稿由老一辈艺人创作,涵盖范围较广,有仕女头像、关公耍大刀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等等。描样,将牛皮浸湿展平,并用较细的钢笔或中性水笔将画稿描绘在牛皮,随后即可醒皮雕刻。(2)雕刻着色。雕刻有“推皮”和“推刀”两种方法,推皮的做法是“皮动刀不动”,推刀的做法是“刀动皮不动”。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也可根据皮影雕刻师的习惯,灵活运用。着色,将雕刻好的皮影部件打磨平整,然后按比例调入熬制好的胶,再将颜料浓度调和适中,开始双面渲染。为保持皮影部件的光泽度,绘制完成,应按步骤脱水压平,散热之后,就可以按次序组装。(3)组装完成。一个完整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影人钉缝是皮影呈现出活的灵魂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所以各个环节部分,要刻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骨缝”,选好骨眼后将各部位连缀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皮影形象。由此可见,要想掌握皮影的制作工艺非一日之功。人才参差。表演艺人中经常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孝义皮影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的隔层断档。老一代艺人相继退出表演舞台,年轻一代无能力或者不情愿接手,传统意义上的传承形式趋于消失,年轻的艺人大多毕业与艺校,然后在表演剧团中积累表演经验,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前期投入与后期回报相差甚远,学员们得到的价值回报较少,能继续表演传承的年轻一代艺人所剩无几。当前剧团里能唱连台本戏的演员寥寥无几,偶尔会有一些出演时机,也只是形式上走走场子,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模式单一。长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演出费用,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人们的心理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很难打破常规的惯性品味,为了改善经费现状,表演形式、次数加上表演内容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现实却是剧团的演出常年都在连轴转的进行,很少有时间与精力进行与时俱进的剧本、剧情更新,从而周而复始的陷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二)孝义皮影“产业化”问题孝义皮影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作为一项产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孝义市贾家庄皮影基地进行访谈,了解到这一产业的现状,下面具体以这一基地为例进行阐述。日益缩减的皮影雕刻师团队。笔者所访“闫静萍女士”曾是该基地的一名皮影雕刻师,2009年进入基地,并在2017年退出。作为第二批雕刻师,也算是资历老、工艺熟。她在谈及皮影及其艺术价值时侃侃而谈,并且展现相当的热情,其他雕刻师亦是如此。在该基地,除了“皮影”之外,还有“剪纸”、“木偶”,共同构成基地的三大龙头。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熏染之下,这里的艺人、工作人员以致周围的村民,或多或少都对皮影有所谙详。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工艺师依旧选择了退出这一团队。雕刻工艺团队由最初的三两个发展到十几个,再到现在的三两个。“钱不到位”“热情不能当日子过”就是该团队严重缩水的真实写照。再加上纷繁复杂的皮影制作工艺,每一道工序都极具挑战性,都需要皮影雕刻师精湛的技艺。起初,每批雕刻师新上任初期都会进行一定周期的培训,聘请孝义皮影传承人“李世伟”老一代传承人进行技艺传授。李世伟由于家庭原因,从孝义迁居到侯马,所以,舟车劳顿加上讲授费,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待她们从学员升级到雕刻师之后,可以每个人独揽一件成品。至于皮影的成品,主要有几种类型,有简单的人头像;有小动物,比如十二生肖或者动物简笔画;复杂一些的就是精细人头像或者更加大型的图画。每种成品的耗时以及工钱都是不尽相同。简单人头像的制作,对于工艺熟练的雕刻师来说,一天可以雕刻多达十几个,平均水平从六七个到十几个不等,每一个人头皮影的市场价是30块钱。小动物的制作,分十二生肖和简笔画动物两种,十二生肖的动物皮影要比简笔画的难雕刻一些,十二生肖制作的平均水平是一天两个,简笔画皮影制作的平均水平是一天十几个,这些小动物的市场价是十几块钱。精细人头像皮影的制作,比如穆桂英等美女的头像,头饰琳琅满目、神情惟妙惟肖,制作平均水平是一天一个,其市场价未装裱的是70-80块钱,装裱成框的市场价是180块钱。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有更加宏伟壮阔的图画,市场价高达上千块钱。综观上述一件完整的皮影从亟待制作的原材料到成品的完善,其工费与市场收益不成正比关系。因此,皮影雕刻师近年来呈严重缩水趋势,这一情况不容乐观。漂洋过海的产品及堆积成山的滞销品。据“闫静萍女士”回忆,该皮影基地与本地的旅游公司签订了合同以来,至少有五年的历史。旅游团为基地带来了大量的观光游客,一方面可以将孝义皮影文化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为基地带来了“潜在收益”。“潜在收益”意味着不一定有收益,游客通常更多的倾向于欣赏皮影,将其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的微乎其微。所谓:“用着不买,买着不用。”来买皮影的人通常将皮影作为高档文化礼品进行赠送,以彰显社会地位,并获得相应的同等价值的回馈。这与阎云翔先生的经典著作《礼物的流动》的重要观点“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相契合。同时也印证了人类学中关于“礼物交换”背后的社会权利结构。值得可喜的是,这些皮影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很多日本、法国的游客会大量购买皮影产品。再加上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宏观调控,很多外国的文化团体进行集体购置用于展演之类。我们的皮影产品可以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发挥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政府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适时调控市场体系。比如本地的某些文化剧团或者文化部门有需要的话,会将该基地介绍出去。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收益。但是,毕竟外国旅游团不是常有,本地对于文化的诉求也不那么可观。因此,有大量制作好的皮影成为滞销品,堆积在库房中。“皮影”不能“活起来”。而且堆积的皮影的保存问题又是一大难题,容易出现经费“赤字”。四、“新常态”下孝义皮影发展策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又有利于丰富旅游内涵、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孝义皮影,剖析了目前孝义皮影在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常态”政策的引领下,“孝义皮影”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走出一条未来可期的开发与发展模式。就孝义皮影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打造成精品旅游产品提出可行措施。比如:一、结合时代发展潮流,编排新型皮影戏剧目,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二、开发皮影文创产品。2019年是文创产品市场繁荣的一年,在央视精品综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一系列节目的推动下,以及单霁翔先生的牵头下,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孝义皮影也应该赶上文创市场的势头,加大力度设计、开发文创产品。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与提高皮影雕刻师等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提高其积极性,吸引皮影雕刻师回流。注释:(1) 贺云翱.“新常态”下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认知[M].中国文化遗产[J].2015(1)(2) 孟萌.美术鉴赏[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第140页(3) 晋旅主编.山西故事民俗风物=Shanxi story books[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5,第17页参考文献:[1]项兆伦.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J].文化遗产,2017(1).[2]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25 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3]孝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孝义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4]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5]黄旭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职责研究——基于杨柳青年画的调查[J].理论与现代化,2014(2).[6]贺云翱.“新常态”下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地位认知[J].中国文化遗产,2015(1).[7]孟萌.美术鉴赏[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40.[8]晋旅主编.山西故事民俗风物=Shanxi story books[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5:17.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0713/386.html



上一篇:京剧武生角色的塑造方法及途径
下一篇:荒野行吟:约翰·缪尔的荒野生态思想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