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常态”下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 ——以孝义(2)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孝义皮影发展问题 (一)孝义皮影的发展现状 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的发展是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反映着乡

三、孝义皮影发展问题

(一)孝义皮影的发展现状

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的发展是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反映着乡民的民风民俗以及信仰、生活诉求,是农业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过多,急功近利的观念逐渐与之前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矛盾,导致传统艺术趋于失去一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古老的民间艺术面临“市场退化”“技艺失衡”“人才参差”“模式单一”等方面的传承窘境。

市场退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多的追求西洋节日,而忽略了本土的传统民俗节日,导致民俗节日中的民俗仪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应的孝义皮影、木偶的演出市场受到了冲击,往日的热捧与今日的冷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社会现实不容小觑。另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表演的艺人有一种自我麻痹式的、故步自封式的满足心理,没有随着时代变迁、市场转换而对自己本身作适时的调整,致使这一民间艺术在文化市场的激烈角逐中逐渐丧失其优势地位,最终面临濒危以致消失殆尽的局面和困境。

技艺失衡。技艺优秀的民间艺人或者传承人都是年迈的老人或者中年以上,普遍年龄较大,一些身体方面的不便等对技艺的传授带来相当大的阻力。年纪偏小的艺人由于欠缺亲自实战演出的经验,难于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领会技艺的核心谁在,技艺的精华之处依然被极小部分人掌握,导致技艺失衡的局面。据其他学者调查结果显示,皮影、木偶中表演人员年龄三分之二都高于45岁,年龄层次呈现老年化,不利于其长足发展。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工艺。皮影的制作步骤大致可分为:

(1)起稿描样。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设计图稿将所雕刻的皮影在图纸上画出,并加以雕刻。图稿由老一辈艺人创作,涵盖范围较广,有仕女头像、关公耍大刀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等等。描样,将牛皮浸湿展平,并用较细的钢笔或中性水笔将画稿描绘在牛皮,随后即可醒皮雕刻。

(2)雕刻着色。雕刻有“推皮”和“推刀”两种方法,推皮的做法是“皮动刀不动”,推刀的做法是“刀动皮不动”。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也可根据皮影雕刻师的习惯,灵活运用。着色,将雕刻好的皮影部件打磨平整,然后按比例调入熬制好的胶,再将颜料浓度调和适中,开始双面渲染。为保持皮影部件的光泽度,绘制完成,应按步骤脱水压平,散热之后,就可以按次序组装。

(3)组装完成。一个完整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影人钉缝是皮影呈现出活的灵魂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所以各个环节部分,要刻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骨缝”,选好骨眼后将各部位连缀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皮影形象。

由此可见,要想掌握皮影的制作工艺非一日之功。

人才参差。表演艺人中经常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孝义皮影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的隔层断档。老一代艺人相继退出表演舞台,年轻一代无能力或者不情愿接手,传统意义上的传承形式趋于消失,年轻的艺人大多毕业与艺校,然后在表演剧团中积累表演经验,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前期投入与后期回报相差甚远,学员们得到的价值回报较少,能继续表演传承的年轻一代艺人所剩无几。当前剧团里能唱连台本戏的演员寥寥无几,偶尔会有一些出演时机,也只是形式上走走场子,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

模式单一。长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演出费用,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人们的心理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很难打破常规的惯性品味,为了改善经费现状,表演形式、次数加上表演内容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现实却是剧团的演出常年都在连轴转的进行,很少有时间与精力进行与时俱进的剧本、剧情更新,从而周而复始的陷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二)孝义皮影“产业化”问题

孝义皮影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作为一项产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孝义市贾家庄皮影基地进行访谈,了解到这一产业的现状,下面具体以这一基地为例进行阐述。

日益缩减的皮影雕刻师团队。笔者所访“闫静萍女士”曾是该基地的一名皮影雕刻师,2009年进入基地,并在2017年退出。作为第二批雕刻师,也算是资历老、工艺熟。她在谈及皮影及其艺术价值时侃侃而谈,并且展现相当的热情,其他雕刻师亦是如此。在该基地,除了“皮影”之外,还有“剪纸”、“木偶”,共同构成基地的三大龙头。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熏染之下,这里的艺人、工作人员以致周围的村民,或多或少都对皮影有所谙详。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工艺师依旧选择了退出这一团队。雕刻工艺团队由最初的三两个发展到十几个,再到现在的三两个。“钱不到位”“热情不能当日子过”就是该团队严重缩水的真实写照。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0713/386.html



上一篇:京剧武生角色的塑造方法及途径
下一篇:荒野行吟:约翰·缪尔的荒野生态思想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